菊与刀:一个由“亡灵”统治的国度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制造界网
来源/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
作者/血钻故事编辑部
封面/图虫创意
日本人的教育是:人要和自己过不去;舒适、散漫、快乐,都是人生的大敌。
——《菊与刀》
1/ 奇书七寸
《菊与刀》是个奇迹。一个从未踏足日本的美国人,临危受命,凭书斋中有限资料,赶鸭子上架,草就十万字小书,不曾想竟开山立派,成一家之言。此书被译为多国文字,短短数十年,寰球销售无可计数。也许有人会问,菊与刀的畅销,是营销有道还是实至名归?它被称作“日本学”开山鼻祖,究竟当不当得起?
英国人王尔德说,一切艺术都是无用的;中国人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美国人研究日本,必事出有因,不是吃饱了撑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盖美利坚者,实用主义之民族也。
1944年6月,太平洋战争如火如荼,美军对日大规模反攻方兴未艾。兵车未动,粮草先行,《菊与刀》写作之肇始,即是作为决策者的“精神食粮”,为军政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此书虽发轫于兵荒马乱之时,观其内容,却一派田园气象。作者处西滨而谈东瀛,将岛国物事,人情义理娓娓道来,妙笔生花处,偏又显得朴实无华,此隔山打牛技艺,非极聪慧之人莫能为。然而,在我看来,《菊与刀》一书,文胜于质,才超于识,又兼志大量小,实为美中不足之憾事。
本尼迪克特女士,虽自诩文化人类学家,实为一文艺女子,早年修英国文学,性喜作诗,深谙文字炫目悦耳、勾魂夺魄之用,后虽从事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想必仍难忘情文学,于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
《菊与刀》中充满个人趣味,对家庭婚姻,人情义理,乃至儿童教育都有细致入微的文学刻画。此类事情,古已有之。昔者司马公供职太史令作《史记》,莎士比亚于“国王剧团”作《哈姆雷特》,米开朗基罗受教廷雇佣作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尽是官方任务,又尽是个人作品。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作《菊与刀》,亦可作如是观。
文艺与社科混搭,最易诞生经久不衰畅销作品。好比小说要当非虚构来写,非虚构要当小说来作,罗素《西方哲学史》,丘吉尔《二战回忆录》,鲍勃迪伦民谣歌词,体例各不相同,却都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当罗素《西方哲学史》卖得烂大街时,比他更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却没几个人读过,因后者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无文学为之润滑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