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桃花坞遇到浮世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此流转(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也主动借鉴了西方的技术、模式和风格。尽管由于贸易壁垒、西方商品的进口受到限制。但通过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书籍和印刷品中,中国人也从中学习到透视等西方观察方法和技法。
《御裂避暑山庄图》内府刊朱墨套印 1712年(非本次展品)
在1712年木刻作品“承德的避暑山庄”便借鉴了西方的技法,欧式的思想方式和图案在“御制避暑山庄”与中国的技艺进行融合,并加入了云、鸟、太阳等图腾,民间在康熙年间之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发展起来。由于江南的地理优势,财富集中,加之海外贸易带来的富庶,桃花坞木版年画尤为繁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苏州桃花坞年画全盛期的作品被称为“姑苏版”,题材以繁华的城市风景、人物仕女为主要内容。题材上诗书画印一体,形式上呈现出传统绘画的中堂、对屏和册页的形式。
《麻姑献寿》,墨版笔彩,98cm×59cm,乾隆初期(冯德保藏)
据说,当时的姑苏城,有五十余家画铺,年产版画百万幅以上。且较之明末年画,“姑苏版”年画的刻版更加细密,采用多色套版,还明显可见西方铜版画的阴影和透视手法。民间画工将西方铜版画的特点移植到木版画上,以明暗法表现物象,并手工着色上彩,许多画面上还特意题款“仿泰西笔意”,使“姑苏版”年画表现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在无意中成为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承担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