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哥白尼原理透视巴菲特的商业经验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姚斌/文
威廉·庞德斯通撰写的《概率思维预测未来》实际上是一本讨论“末日论证”的书,而不是讲述如何成功预测未来的书。“末日论证”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想法,它是由天体物理学家理查德·戈特和其他学者提出的用来预测人类将生存多久的数学方法。
1969年,戈特在参观柏林墙后思考柏林墙还能屹立多久,他引入一个简单而精妙的办法并完成了相关的数学计算,预测柏林墙至少在未来2年8个月中不会倒塌,但也不会屹立超过24年,这样的概率为50%。果然,从1990年-1992年,柏林墙被拆除了。这正是戈特在游览欧洲之后第21年至第23年间,完全符合他的预测。
戈特把他的秘密算法称为“△t论证”,其中的△t意思是时间上的变化。这个算法也被称为“哥白尼原理”。哥白尼原理通常适用于观察者的空间位置信息,而△t论证则让它可以被运用在时间维度上。
那时,戈特的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采取了95%的置信水平,这是一个广泛运用在科学和统计上的度量。要想在科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作者通常需要证明其研究项目结果有95%以上的可能不是由偶然的采样误差导致的。《概率思维预测未来》的作者威廉·庞德斯通也以95%的置信水平为例,给中间95%的部分涂上了阴影。
可验证的假设
多年来,戈特和其他人声称哥白尼原理在他们那里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但还是有不少人费尽心机从过去的股票信息中推测未来的股票走势。实际上,公司的生存状况的统计数据,以及它们在《财富》500强榜单或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排名的持续上榜时长,皆符合哥白尼效应。人们可以根据一个公司已经存在榜单上的时长,估计它未来能存在榜单上的时长。
哥白尼原理与困扰投资者的“幸存者偏差”有一定联系。在任何给定的时间,指数基金或投资组合都倾向于以近期表现良好的股票来加权,但从长远来看,它们的表现很可能不尽如人意。哥白尼原理是利用了个体在时间的位置来进行预测的,个体在时间的位置体现了“自我定位”的信息。通过自我定位信息预测并非新鲜事。1964年,传记作家阿尔伯特·戈德曼就提出了“林迪效应”。
在《反脆弱》中,纳西姆·塔勒布引入了“林迪效应”概念。林迪餐厅是一家熟食店,位于纽约曼哈顿,创建于1921年。林迪餐厅以芝士蛋糕最为有名,纽约不少名人都是这家店的常客。然而,林迪餐厅最火的其实并不是甜点与咖啡,而是任性的服务员。比如,如果顾客说:“服务员,我的汤里有只苍蝇。”那么服务员会回答:“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你是吃素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