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索鲁在中国大地:1980年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金钱与快乐?(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 年轻人的理想也随之发生改变,他在中山大学遇到的年轻大学生立志经商赚大钱,最好是经营外贸生意,不再引用“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了。
精神面貌:最快乐的是翠湖边上唱《梁祝》的人
保罗·索鲁喜欢观察人,在乘坐欧亚列车前往中国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周游列国并观察着各地人们的精神面貌。在柏林,他看到人们在肉摊前流连,喜欢“浏览”而不是购买,人们盯着食物垂涎欲滴而继续往前走,场面非常“色情”;在华沙,他看到人们虽然受着贫穷饥饿的折磨,但仍然保持着尊严而且友好谦恭。在中国走南闯北之后,他发现最幸福的人们是在昆明翠湖公园唱《梁祝》的群众,“即便是最瘦削的老先生和最年迈的老太太,他们的动作表情也都非常生动,而且他们都很爱开玩笑。我在中国见过的所有人当中,他们是最快乐的。”
在他看来,与昆明翠湖边唱戏的人相比,整个中国的人都没有那么快乐。首先,他们也没有那么令人满意,索鲁不只一次在书中抱怨中国人讲话大声,喜欢随地吐痰(他对中国人吐痰声音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说与吐痰相比,清嗓子才是更要命的)、盯着人看,把厕所弄得乱七八糟,同时也注意到这些人的羞涩、懦弱、谦卑与天真。在西安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观察分析他的中方陪同方先生,将他当作中国普通人的精神样本。方先生大概是书中最不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被派来跟随索鲁,是麻烦、不信任与不自由的象征。但他跟随索鲁也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并非自愿,他是俄语专业人员,英文单词根本不认识几个,在无法与索鲁交流的时刻,他并不吝惜对索鲁微笑,那内容复杂的笑容反而让他更加低落。
“他像许多其他的中国人一样——性格保守、相信宿命,明明感到难过还要故作坚强。……他们忘记了自己曾发明过机械钟,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一百年都发生了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欧洲和日本侵略、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还有大跃进和所有其他政治运动。有谁会感到好过呢?毫无疑问,正是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痛苦,才没什么人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
虽然用词刻薄,保罗·索鲁对方先生的观察并不是缺少同情的,他关心1980年代中国人复杂笑容背后的真实心境,并试图从历史中寻找原因,这一点在他与知识分子的交谈中最为明显。在上海,他与一位复旦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交谈,这位学者曾在1930年代留学英国,也曾在1966—1972年间入狱三年。他看到潘教授有着所有进过监狱的人都有的特征,狱中艰苦孤独的生活并没有削弱他们,相反,他们变得更加直言不讳甚至不以为然。潘教授在席间说,“中国人只对两件事感兴趣,那就是金钱和权力,因为美国在这两方面比谁都强,所有中国人愿意和美国做朋友,”索鲁记录道,说这话时,潘教授有着深深的犬儒主义感,那是一种凄凉的绝望(with the ultimate cynicism, a bleak despair)。这种凄凉的绝望感有时也笼罩于他与他人的交谈中,比如在上海,他还访问了当时复旦大学的校长谢希德,他们有一段关于文革期间师生关系的回忆——在开往呼和浩特和兰州的324次列车上,女大学生向他分享了她的梦,梦中爸爸以不同的方式杀死了弟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