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江淮直臣乔莱与下河之争(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河臣议开大河,筑长堤,堤高河宽,势必坏垅亩,毁村落,掘坟墓,惨有不忍言者,不可行一。河臣议先筑围埂,用车踏去埂内之水,取土筑堤,不知淮扬地卑,原无干土,况积潦已久,一旦取土积水中,投诸深渊,工安得成?成亦易坏,不可行二。河臣欲以丈六之堤束水一丈,是堤高于民间庐舍多矣,伏秋风雨骤至,势必溃。即当未溃之时,潴水屋庐之上,岂能安枕?不可行三。至于七州县之田,向没于水,今束河使高,田中之水岂能倒流入河?不能人河即不能归海,淹没之田何由复出?不可行四。议上,“河臣见之语塞。君复至会议所,具论其得失,声情激烈,闻者感动,虽力主河臣[议]者不能难一语。……于是河臣议遂寝。”乔莱的胸襟与气魄同时也令朝中高官大僚们肃然起敬:吏部尚书李之芳揖之日:“知、仁、勇,先生兼之矣。”户部尚书梁清标叹日:“江淮之间可谓有人!

朝廷关于兴修淮扬河工的重大决策因乔莱挺身而出、据实直陈而得以趋利避害、谨慎施行,但乔莱却也因此而触犯权贵,深遭忌恨。是年十二月初四,距廷议河工事尚不到半个月,吏部具题拟以乔莱升补庶子一缺,当康熙帝询问乔莱之为人如何时,内阁诸臣王熙、吴正治、宋德宜、徐乾学等人均闪烁其词,不置可否,甚至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孙在丰也以“并未闻其有劣迹”这样的含糊之语奏对,个中缘由,不言而喻。结果是孙在丰遭到康熙帝的严旨斥责:“伊乃一院之长,当是日是,非日非,不宜似此模棱启奏。”但乔莱也因此失去了这次升补机会。
二十五年八月,康熙帝以翰林官中有“学向荒疏、好干外事”者,命传问掌院学士库勒纳、张英,乔莱被库纠举为“妄行”。虽然张英为其辩称“乔莱能文,勤于办事,未闻有妄行处”,但康熙帝仍然认为“库勒纳所举为当,张英乃一好人,但不能统辖翰林。……乔莱妄行,故张英畏惧之耳。”又问汉大学士意见如何,王熙、吴正治、宋德宜三人在大半年前康熙帝欲以乔莱升补庶子 一员缺时还均称对其为人如何“不甚深知”、“不能悉知”,此时却异口同声地奏称“乔莱好事”。而曾任翰林官的葛思泰所奏“乔莱文字颇优,但多管事务。据伊本衙门学士举其妄行,似乎相符”更是语近滑稽,耐人寻味。结果,乔莱受到交部察议的处分,随后被革去日讲起居注官,此时距河工之争尚未一年。次年,乔莱南归故里,结束了二十年的官场生涯。
当河工争议初起之时,正值乔莱以文才见知于圣祖、擢用方新之际。当时的官场风气,“其于士习委靡、持禄养交、容容默默者固不足言,即号称贤者,平居类能小廉曲谨,至国家大利害、大是非,则逡巡瞻顾、不敢措一词,有言责者尚然,他官益复以言为戒。盖忠谠直谅之风不行于世久矣”。乔莱时任翰林院侍渎,既非河臣,亦非言官,完全可以循“自昔词林号清班,不涉吏事,居职者养望待迁而已”之故事而置身事外,他之所以慷慨陈词、“树大敌而不畏,犯众难而不辞”者,如其所言:“若循私畏祸,不以实情奏对,上负皇上、下负苍生,清议所不容、乡评所共弃矣”,表明了他内心为国为民的高度责任感,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乔莱赢得了当时士林“消大患于未形,身虽废而言则行,德被生民甚厚,视夫碌碌致公卿而传无可书之事者光荣多矣”的高度评价。
(节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