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中的人:我们能从李沧东的小说中看到怎样一个韩国?(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烧纸》[韩]李沧东 著 金冉 译鹿书deerbook·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05
代际创痛与记忆断裂
在李沧东的笔下,家庭连结起了两代人身上不同的历史伤痕以及破碎记忆。
《脐带》秉承俄狄浦斯情结的隐喻,主人公金大植与他的母亲之间有着超出普通母子的依恋情愫。他怜悯备受辱骂的妻子,却又难以切割对生母的异样感情。在得知儿媳的父亲有共党背景后,母亲的谩骂变本加厉。
《烧纸》中的成国和成浩是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他们的母亲长久沉浸于几十年前的一个夜里被指认为“赤色分子”的丈夫一去不复返的噩梦之中。“赤色分子”作为南韩民主化历程中试图与社会主义阵营划清界限的标志,在具体的文学叙事中转化成个体家庭的离散。弟弟成浩印发带有“反动思想”的传单,遭到哥哥的极力反对,两人隔阂已久。在《烧纸》的末尾,传单被焚烧,化作一摊白色粉末,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兄弟对立的消解,也在母亲丈夫亡故与曾被奸污的黑暗梦魇中凿出一道裂痕,照进少许光来。
《祭奠》一篇也是如此,一位自称“德秀”的陌生男人突然出现,打破家庭的死寂。家族秘史原应由一个匿名的前妻与乍现的长子书写,却因为朝韩内战的背景有了更意味深长的意味。第三人介入姐弟关系,缝补了存在着隐性裂痕的家谱,也修整了战争造成的创伤记忆。
虽然《烧纸》与《祭奠》在结尾处都走向了家庭矛盾的和解,但这一类关注朝韩分裂后社会现实的作品,依旧浸满了李沧东对于社会分裂、历史冲突与家庭苦痛之间关系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韩国涌现出了一批反映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现状的作品,在韩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分断文学”,这一群写作者处理的不仅是韩国社会的现状与阵痛,更是代际记忆的断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