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樵评《希区柯克传》|天才导演为何“希”郎才尽?(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而法国电影手册派更是为希区柯克戴上了“作者论”(auteur theory)的桂冠。在以艺术审美见长的欧洲人看来,希区柯克不是一个只在乎票房的商业片导演,而是一名电影艺术家、一个有风格特征的影像实践者、一位用摄影机书写的电影作者。希区柯克一面享受着来自欧洲艺术电影界的加冕认可,一面又害怕自己“艺术家”的名头会吓到美国制片公司的制片人和预算会计,以至于让他们不再敢出资投拍他的电影(194页)。
其实,从1963年的《群鸟》开始,希区柯克就疲态尽显。这部结局不明的电影就时代条件限制而言,在技术上可谓登峰造极,在氛围营造和视听技艺上也可圈可点,甚至电影的票房上都没赔本(但也远不如前),可希区柯克似乎失去了他先前的原创力。他的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张力;在氛围上下足了功夫,却似乎流于故弄玄虚;在视觉奇观上他已经臻至极致,但没有留白余韵……在《群鸟》之后的《艳贼》(1964)里,这些缺点被不断放大,希区柯克的自我重复已经无法再留住观众。

伯樵评《希区柯克传》|天才导演为何“希”郎才尽?


《群鸟》剧照也就在这两年,观众似乎已然厌倦了这三十多年来希区柯克被过度消费的公众形象,而他在噱头宣传上也显得黔驴技穷。之前他无往而不胜的那些鬼才营销,不是被业界免费复制,就是难以再引发观众的新鲜感。就连以往被奉为“作者电影”的那些风格和个性,也早已被更新潮的导演的更为犀利的批判思辨、更为激进的视听表达和更为刺激的感官体验盖过。1960年代,库布里克接连拍出了《奇爱博士》(1964)和《2001太空漫游》(1968),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1968)备受争议也大获成功;在法国,让-皮埃尔·梅尔维尔(Jean-Pierre Melville)凭借《独行杀手》(1967)技惊四座;而本土的《雌雄大盗》(1967)、《逍遥骑士》(1969)已经预示着新好莱坞一代人的到来。其实与希区柯克类似,比利·
怀尔德1961年拍完《玉女风流》后,也已经荣光不再。在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与前者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危机。尤其是已然迭代的视听创作范式,让仍处于老好莱坞的传统大师们,被追涨杀跌的大片厂打入冷宫。他们依然被大制片人们奉为座上宾,但却只是以惜老尊长的态度被供养在庙堂之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