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风月片中的中国古典文学(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李翰祥在《金瓶双艳》中进一步对《金瓶梅》的故事进行了改编,瞄准了小说中的主要内容, 将整个《金瓶梅》最为人熟知的部分搬上了银屏。值得注意的是,李翰祥的这两部影片可以说是非常尊重原著的,从人物性格的塑造到故事情节的发展,都体现了小说的精髓。无论是蕙莲和金莲的性格特征还是李瓶儿的前后转变,都细致地重现了小说《金瓶梅》的内容。
另一部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的电影《鬼叫春》则是由两个故事串联而成。第一个故事改编自《太平广记》中收录的《板桥三娘子》,这个故事原记载于唐人薛渔思的《河东记》,而《河东记》原文现已佚散。电影中的第二个故事则改编自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最后在电影中李翰祥用一个轮回报复的情节将这两个故事串联在一起。电影中李翰祥对《板桥三娘子》的故事进行了改写,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原文中“三娘子”是一名女子的名字,而在电影《鬼叫春》里,变成了三姐妹。同时,原文中人们变驴是因为吃了三娘子用法术做成的烧饼,而在电影中则加入吃了烧饼后跟三姐妹交合才会变成牛马的情节。笔者认为,这种细节的加入一方面是为了票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凸显“淫”的危害,从而与《画皮》的故事相结合,通过电影的形式表现中国古典性文学中惯有的“教育”意义。
三、李翰祥风月片中的叙事风格与意境
李翰祥风月片的叙事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特点,李翰祥有多部风月片都是由若干短篇故事串联而成的,包括《北地胭脂》《风花雪月》《风月奇谭》和之前提到过的《风流韵事》《鬼叫春》等。在这些电影中,同一部影片的短篇故事可以有不同的人物和背景,但李翰祥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它们串联起来, 而他串联故事的方式与话本小说的叙事方式非常相似。在李翰祥的这些风月片中,串联短篇故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让电影中的人物充当“说书人”讲出其他的故事;另一种方式则是利用画外音营造出一个脱离电影世界的第三者的形象,以一种抽离而客观的视角对故事进行串联。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说书人”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是这个“说书人”引导观众观看电影和体会主旨,这与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何其相似。“话本”一词的意思本就是说话的底本,所以在中国古代话本小说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类似“说书”的写作方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