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在日本:走向个人,走向虚无|研究一下(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金田和红摩托
美学价值之外,让《阿基拉》成为日本赛博朋克开山之作的是其中对日本社会的投射和大友克洋带有启示录意味的沉郁预言。
为了真正深刻地呈现一个巨大的城市,在《阿基拉》中,大友克洋借助了一系列问题从侧面呈现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城市。腐朽的行政机构和掌握权力的军队,膨胀的野心家和失控的技术,街头暴走族、学生游行、神棍和盲目的大众……大友克洋在电影中所创造的混乱、迷茫的东京街景,几乎是对60、70年代日本社会的还原。
“和所有在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一样,我期望日本的复兴。不过现实情况并不如此。在电影当中,政府陷入困局,世界正在重建,外部政治压力深重,不确定的未来压在每个人的头上,一群自欺欺人的孩子用飙车来消磨着无聊的生活。”(大友克洋)
以1960年的安保斗争③为开端,整个60年代,以学生为主力,全日本都被裹挟进狂热的社会运动中。在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中,“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神情激动地高呼反美口号,行走在东京、京都、大阪和冲神的大街小巷。”
▲日本60年代学生运动
青年时期,大友克洋也是曾经参与过暴动的左翼激进学生,他对政府和政客充满怀疑和讽刺。1976年公开的洛克希德案可以被看做日本政界官商勾结和美国力量渗透的集中体现。在向日本出售大型客机的过程中,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对日本多名政界人士进行贿赂。
在大友克洋创作《阿基拉》的1983年,东京地方法院公开审判涉及此案的日本丸红公司,判处前首相田中角荣有期徒刑4年,并没收5亿日元非法所得。
但另一方面,大友克洋也并不相信走向街头的群众运动,无论是看似正义实则被政客操控的反政府组织,还是将阿基拉视为新神的狂热信徒,更不用说金田、铁雄这样无所事事的街头暴走族。
日本的左翼运动在60年代末的全共斗中达到高潮,在70年代走向衰落,严重的内部斗争和分裂后,以赤军为代表,一部分极端分子走向恐怖主义,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恐怖主义活动。直到80年代,学生暴力运动还时有发生,1983年当年,东京多所中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横滨则有中学生袭击流浪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