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在日本:走向个人,走向虚无|研究一下(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OurCity
一种国民恐惧
当无法控制阿基拉力量的铁雄最终毁灭吞噬了整个东京,承担着孤胆英雄角色的金田也无法阻止这一切,大友克洋试图通过《阿基拉》警醒所有人,失控的技术和力量最终将把人类带向毁灭。
▲毁灭的铁雄
冷战阴影下,对核战争的恐惧几乎笼罩着每一个国家,但作为二战中唯一真正遭受核打击的国家,与中国一海之隔,又长期受美国控制,植根于国民性中的灭世情结和悲观主义在战后的日本达到新的高峰,压抑和恐惧成了社会的情绪底色。
在大友克洋出生的50年代,全日本掀起一股UFO浪潮,日本飞碟研究会的代表人物荒井欣一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认为,在险恶的国际形势下,强烈的不安感让人们寄希望于飞碟的存在,”如果确认有监视地球的第三方UFO的存在,是不是战争阴云立刻就能烟消云散呢?”
1955年,由圆谷英二执导,特摄片《哥斯拉》在日本上映,这头因核爆而苏醒的怪兽在东京大肆破坏,再一次展现了植根于日本全社会的核恐惧。另一方面,对于压抑多时的大和民族,强大、凶猛、充满无所顾忌毁灭欲望的哥斯拉就像一个期待太久,终于来临的发泄口,电影因而在日本大受欢迎。
世界毁灭是战后日本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之一,其中的代表便是由日本科幻“御三家④”之一的小松左京在1973年创作的现象级作品《日本沉没》。带来毁灭的因素诸多,除了自然灾害,最常出现的就是核战争,事实上,在《阿基拉》中,新东京市正是在被核爆毁灭的东京旧址上建立的。
机甲文化在日本的兴盛从反面映照了这种恐惧。高度发达、领先世界的工业能力和核恐惧下的民族不安感,最终促使一部分人转向了对可战斗的巨型机器人的迷恋。同时,他们强调这种力量必须是可控的,即使是变形金刚,当他们离开美国来到日本,这些原本来自外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慧生物也需要变成可被人驾驶的机器。
大友克洋作品中所蕴含的思辨性并非孤本。日本作家安部公房认为以战败日为界,一个时代的日本人感受到价值观的颠倒,这种颠覆在战后也持续发生,“完全不正确的主张不存在,全部正确的主张同样不存在。”怀疑和批判成为战后日本科幻小说的共同视角。
70年代在全文化领域展开的新浪潮运动同样影响着大友克洋,与《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的对谈中,他提到:
“我们开始执起画笔的1970年代,《明日之丈》、《巨人の星》这些名作随着阅读的进行,故事渐渐变得阴沉起来。在漫画以外的领域也一样,电影界有新电影运动,话剧界有寺山修司的天井栈敷剧团、黑帐篷,真是不可思议的年代。当时由于自己亦身在其中,所以漫画也同样地有些格调灰暗,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一些让人寂寞的故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