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的沉默、自我欺骗与恐惧(6)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同时,他还是拉什迪、奈保尔、索因卡研究专家,拉什迪常年是诺奖赔率热门,但都没有获奖,如今反倒是研究他的人得了诺奖。不过,拉什迪也是一个不需要靠诺奖证明自己的作家了。
通过古尔纳的这几本小说,多少也能知道他写作的边界。语言可能有翻译影响,因此无法下准确定论,但从这几本的写作题材、材料组织能力、经验与想象力的融合水准来看,古尔纳是一位擅于调动自己生命体验的作家,对于异乡体验、身份危机、后殖民叙事、知识分子、中年危机等与自我贴近的部分,古尔纳能够写得惟妙惟肖,故事好看,分析深入,但他不是像莱姆、博尔赫斯那样的想象力驱动型作家,也不能像波拉尼奥那样驾驭超级长篇,古尔纳是一个杰出的手艺人,但难言开宗立派的人物。
6
他和“移民三杰”有何异同?
世人常将古尔纳与英国“移民文学三杰”相比,三人之中,跟古尔纳比较具有切近感的是石黑一雄,他们都喜欢探索记忆与遗忘的主题,也不屈从于单一的帝国叙事、革命叙事或后殖民叙事,而是希望以迁徙者的精神生活为主体,去构建故事架构。古尔纳的写作像是在记忆的争夺中为迁徙者找寻一种主体性,也即属于迁徙者自身的,而不是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叙事方法,一部建构迁徙者主体性的精神史。
这使得古尔纳的小说具有一种复杂的矛盾感。正如古尔纳的研究者张峰所说:“一方面,出于对非洲故土的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感到不满甚至痛恨,流散者们希望在英国找到心灵的寄托;另一方面,由于非洲文化根基难以动摇以及英国社会的排外,他们又很难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习俗相融合,因而不得不在痛苦之余把那些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召唤出来,不停地在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之间协商,试图找到一种平衡。”
说到底,他们的生活太复杂,是没有办法被概括的。而小说家提醒世人,重要的不是急于分析,而是感受、理解、接纳。那是生活中无法用对错表达的部分。古尔纳的小说呈现的就是他所理解的生活。
我很喜欢《囚笼》与《海边》的两段话。《海边》里他说:“有时我觉得,生活在破屋的残骸和混乱之中就是我的命运。”而在《囚笼》里,古尔纳用平静的口吻诉说道:“既然不知道要去哪儿,就没必要害怕,反正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心里反倒坦然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