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与儒生:明清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抵制(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崇祯皇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庇护者。他在位的17年(1627—1644)中,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挽救面临崩溃的经济情况,先后撤换了50多位宰臣。继位伊始,他便召回因支持耶稣会士而遭儒生阶层攻击致仕的徐光启。对他陈述的训练军队、改善政府财政管理以及修订历法的主张,崇祯帝深信不疑。4年后,徐光启晋升宰辅,但在第2年像王安石晚年一样,郁郁而终。徐光启死后,儒生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极力反对传教士和崇祯皇帝。由于他们盘剥过甚,民众忍无可忍,乃揭竿而起。据记载,为了报复,起义军两位最强大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嗜杀士人。张献忠甚至曾一度在他所辖地区佯装举行科举考试,杀掉了所有应考的儒生。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在孤立无助的心境中自尽。随后清入关,取代明朝,有如探囊取物。虽然自1644年起清就已定都北京,但直至1662年晚明余烬才在南方熄灭。
在这些岁月里,传教士的处境如何呢?赖德烈的记载如下:
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传教活动蒙难是意料之中的事。可说来奇怪,它们竟壮大起来。……
在此争夺的岁月里,基督教不仅在敌对的皇室宫廷中有所进展,而且已遍及许多省。……可以肯定地说……教堂迅速增多,而长江下游和北京则是其根据地。有一种估计认为,1627年基督教徒人数为13000,遍布江西、浙江、江南、山东、山西、陕西和直隶,并且说又过10年,教徒人数已增至40000。另一估计认为,1617年教徒人数为13000,1650年增至150000,到1664年增至254980。还有一个估计说,除云南、贵州以外,明末传教活动遍及各省,1663年,全国基督教徒为109900人。
在这些年代里,不光是基督教,西方科学技术也得到发展。顺治2年,朝廷采用了传教士修订的新历。康熙年间,钦天监制造和使用了各种新式的天文观测仪器。而且,中国境内的平定,部分地、也许大大地是由于耶稣会士南怀仁大规模地督铸大炮。
这都是些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儒生阶层一盘散沙,孱弱无能。随着时光的流逝,由于和平的重建,科举制的实施,儒生阶层的实力得到迅速地恢复。1691年,儒生们通过浙江省开始了压制基督教徒活动,除1所外,关闭了所有该省教堂。
康熙并非不友好,但礼部的那些人,可能由于儒家学者的保守特性,却积极地反对异域信仰,鼓吹更大的限制而不是更大的自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