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与儒生:明清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抵制(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自利玛特[窦]一人航海而来,阐扬其说,中国之人,转相慕悦,莫觉其非。本道细阅其书,大概以遵从天主为见道,以天堂地狱为指归;人世皆其唾弃,独有天主为至尊,亲死不事哭泣之哀,亲葬不修追远之节。此正《孟子》所谓无父无君,人道而禽兽者也。……
然其巧辞深辩,足新好异之所闻。细小技能,又能动小民之嗜好。于是穷乡僻壤,建祠立馆。青衿儒生,投诚礼拜。坚信其所是而不可移易。如生员吴伯溢,以缙绅之后,甘作化外之徒。
黄尚爱等,山野匹夫,妄为护法之众。本道廷问尚爱等,所以入教之故,则云:“中国自仲尼之后,人不能学仲尼;天主入中国,劝人为善,使人人学仲尼耳。”夫仲尼教人慎终追远,又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宁有亲死不哀,亲葬不奠,而可称为仲尼之教者乎?……
最可怪者,方具详闻,而生员黄大成、郭邦雍,忿忿不平,直赴本道,为夷人护法。极口称人间追远祭祀为虚文,惟天主为真实。……
此等情状,似不普天下而入夷教不已者!

这正是儒生们惊惧之所在。如果中国人都成了基督徒而把儒家礼仪看作虚伪的形式,转而信奉天主,则儒生阶层的声望、权威以及政治经济特权都将一去不复返。


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上述1706和1836年间的禁止基督教活动。但与此同时,以英帝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企图日益加强。面临工业革命引发的欧洲扩张,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再也不能维持了。鸦片战争(1839—1842)、与英法的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等5次战争,以不断加剧的苦痛向中国人民证实了这一真理。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儒生认识到,必须深刻变革中国文化以应付这一危机,但整个儒生阶层却不肯放弃其既得利益。赖德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一点。
多少年来,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人已意识到:经过19世纪机器和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中华帝国不仅能从侵略者那儿学到许多东西,而且要遏制西方列强,就得向他们学习。例如,容闳便曾说服政府派遣一批留学生赴美,杰出的总督李鸿章和张之洞曾利用西方学术和设备,还有少数西方学科被谨慎地引入中国文官考试科目。偶尔也有些激进分子鼓吹更广泛的改革,他们往往被政府侧目而视。可是,就整个国家而言,仍然走着一条由积习难改的读书人阶层引导的老路。有时,这个阶层也受到外国人刺激,但仍然高度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漠视外面世界发生的事物的重要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