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心曲:西风烈残阳如血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人民网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记载:“(1935年)2月28日,同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到达大桥。随后,有感于娄山关战斗胜利,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毛泽东曾对这首词进行过三次自注自解,这种情形并不多见。但这首词的确较为难懂,读者未必能真正读出其中深意。正如1962年5月12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所说:“主席的诗词虽然人人爱读,而不一定首首都懂。其所以然的缘故,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席那样的生活经验,而于主席酝酿每一首作品时的客观情景与主观气氛,不容易揣度。”所以要真正读懂这首词的“所以然”,必须了解该词背后的故事。
《忆秦娥娄山关》句解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结束后,红军继续长征。原计划在四川宜宾和泸州之间渡江,但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拦江阻截,红军不得不折回遵义。而这时娄山关已被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的一个师所扼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红军击溃娄山关的守敌,重占遵义。《忆秦娥娄山关》写的就是红军第二次回师遵义途中的娄山关战斗。
现有的毛泽东七件手迹中,“长空雁叫霜晨月”此句,有两件作“梧桐叶下黄花节”,有一件作“梧桐叶下黄花发”。此外,有两件手迹写有标题《忆秦娥》,有三件手迹各在词末或署名毛泽东,或写有“长征词一首”,或写有“调寄菩萨蛮 一九三四”,这当是作者的笔误。
娄山关,《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00多米,位于遵义和桐梓西县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黔北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娄山关地势奇险,壑底山路陡立,易守难攻。《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词的上阕写娄山关战斗之前的行军,表现红军奔赴前线的急切、刚毅之情。“西风烈”,起笔点明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节令和时间,可参看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句。“西风”以“烈”来形容,表明风势的狂暴,凸现出红军所面临局势之险峻。西风在猛烈地吹着,这是寒冷的触觉感受。“长空雁叫霜晨月”,在严寒的早晨,雁声嘹唳,寒霜铺地,一弯冷月悬挂在凄迷的长空中。“霜晨月”是一个清冷的组合,既是对战事时间的交代,亦可解读为“黎明前的黑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