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心曲:西风烈残阳如血(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事,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一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胜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开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郭沫若在看到毛泽东的《改文》后,还在认真地核实词的注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竺可桢全集》的日记部分披露了一个细节:郭沫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当年他还请教过时任副院长的竺可桢。1962年6月13日,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接郭老函,询问毛主席忆秦娥词《娄山关》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是否阴历二月现象?因红军取娄山关是在遵义会议1935年1月初之后,要我证实时间。我查日记知1941年3月2日过娄山关时见山顶有雪。1943年4月13日过娄山关遇雪。另一次(未查明日期)过娄山关,雪冰载途,得回到山下住宿一晚。丁普生同行,有一箱子为小偷窃去。可见二月间,娄山关是有霜雪,而风向在1500公尺高度也应是西风或西南风的。去年到遵义,展览馆送我一本红军在贵州纪念刊,其中有夺取娄山关一段,说明红军夺取娄山关是在2月26日。
27日红军又转返遵义,第二次占有遵义。”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从杭州迁至贵州,分驻于遵义、湄潭、永兴等处,校长竺可桢为校务多方奔走,来往于贵州和重庆等地之间,加上他又是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很关注贵州的地理、地形、气象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