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交响曲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交响曲


1802年至1803年,贝多芬的人生走到了顶点,除了荣耀与曾经的辉煌,也伴随着生活中的危机和转折。他那封感人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1802年11月)就是最好的证据,当时耳疾已经不期而至,最终难逃失聪是已知的宿命。后世大量资料佐证,那个时候贝多芬的艺术理念也在改变。学生车尼尔回忆,“大约在1803年,他对朋友小提琴家克鲁姆费尔茨说:‘到此为止,我写出的东西都差强人意,从现在开始要另辟蹊径。’”更早些(1802年11月),他对出版商描述《钢琴变奏曲》op.34和随后的交响曲op.35“采用一种全新方式创作而成”。当然,《第三交响曲》的终曲乐章——被后世称作《英雄变奏曲》的作品op.35,它就像一册写完的日记本,合上最后一页与曾经的自己告别——是完全独立的。瓦格纳描述这个主题是“最初的曲调”。的确如此,它具有潜在的基本主题模型的特质,从而成为《“英雄”交响曲》终曲乐章大幅度交响性发展的基础;
同时它是一种回归,是向贝多芬曾经采用过的舞曲(contredanse)呼应。在芭蕾舞剧配乐《普罗米修斯的子民》(op.43,1800-1801年)中,舞曲也出现于最后一个乐章。事实上《“英雄”交响曲》终章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普罗米修斯般的舞曲乐章。
贝多芬通过整部《“英雄”交响曲》昭告世人,自己正在探索新的领域。在那里充满崇高、雄浑,如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一样,诸如《克鲁采奏鸣曲》(op.47)、《华尔斯坦奏鸣曲》(op.53)、《热情奏鸣曲》(op.57)以及《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op.59)等,都与《“英雄”交响曲》呼应着。《第三交响曲》(1806年)最初版本的全称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在1803年,贝多芬就完成了这部交响曲的主体部分,当时打算命名为“波拿巴”。在那个年代,拿破仑无疑是时代风云人物,他与黑格尔和歌德一起是伟大人格的化身,注定要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世俗世界里要实现法国大革命的理想……1804年4月,身在维也纳的贝多芬获悉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他怒发冲冠,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指责他“不过一个凡夫俗子,如今就是一个践踏一切人权的暴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