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交响曲(7)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第四乐章表现了大自然在“发怒”时,超越人类情感控制、可怕的破坏力。可以说这是全曲唯一可以找到声音描绘的乐章。仅仅是在最后乐章,贝多芬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要通过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意识到自身的脆弱之后才能建立起来——这几乎构成了一个认知黑洞。暴风雨之后的感恩颂歌是对和解,以及快乐的庄严表达。
在《第五交响曲》中,善感、主观的心灵发出了不可征服、英雄般的力量,以及对于创造世界的崇高想象;在《“田园”交响曲》中,同是一个主观心灵,其想象力却淡下来,在沉思的氛围中遭遇到了另一股力量,这力量在“自然”的概念中被铭刻在心。《第五交响曲》是“天行健 自强不息”的齐格蒙德;《第六交响曲》(田园)是“地势坤 厚德载物”的齐格林德。一个舍生取义、慷慨赴死,一个延续生命,艰难活着。也所谓,“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的交响曲


首次出版于1817年,与相邻的《第七交响曲》相比,贝多芬称它是一部“小型”作品。称其“小型”仅仅是从乐曲长短而言,《第八交响曲》自身的艺术价值还是不容质疑。与其它几部交响曲创作周期动辄数年相比,贝多芬在写《第八交响曲》时可谓开启“莫扎特模式”——仅用了1812年的一个夏天,相当的高效率。通过手稿,我们能发现贝多芬是如何精心打磨雕琢这部作品的。比如第一乐章的尾声,在原基础上加入了34小节的扩展和丰富,(但在1814年2月27日维也纳Grosser Redoutensaal音乐厅举行的首演,并没有演奏这些补充部分)。
除了歌剧《莱奥诺拉》在定型的作品上进行补充之外,这种“临时加戏”的工作,贝多芬并不常做。像创作《第四交响曲》那样,徜徉的思绪,《第八交响曲》既完整保留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又使他回到对古典交响曲原始结构的追求中,算是对海顿精神的传承。这次他终于不再按照“贝多芬模式”把第三乐章写成谐谑曲,而是回归到交响乐传统模式“小步舞曲”——要知道,早在《第一交响曲》时,贝多芬就是将“小步舞曲”加速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的。这一次,他真的展示了对传统交响曲式的“忠诚”,也展示了自己的匠心精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