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上流社会的丑恶与阶级的鸿沟,这部片引发了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文:宿夜花
曾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萧伯纳,是近现代颇为知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萧伯纳童年时为了生计奔波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洞悉社会万象的敏锐观察力,与此同时,萧伯纳的成长正处在英国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垄断初期所显露的种种怪象与人性的诡谲莫测,成了他作品中最常见的内容元素。
萧伯纳的作品,随处可见的是对腐朽贵族、上流社会的辛辣讽刺,揭露了他们道貌岸然、徒有其表的精致体面外表之下的贪婪与虚伪,从拜金嗜利、欺压蛮横到冷漠狡诈、道德沦丧,这种批判性与反思性总是通过一种轻妙而富有幽默感的嘲讽方式呈现。而其中仍不乏对劳工人群、市民阶层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他们的质朴与热情、乐观与坚毅,在对比之中则显出了人性的良善与韧劲。
除却内容上的批判力度,萧伯纳的作品语言通俗精炼,既带有生活化的诙谐幽默,又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充满机智反讽,不仅富有韵律感,生动形象的同时又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揭露上流社会的丑恶与阶级的鸿沟,这部片引发了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皮格马利翁》是萧伯纳最负盛名的戏剧作品,1938年被英国导演改编成电影《卖花女》在威尼斯电影节引人瞩目,而据其改编的1964年歌舞片巨制《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担纲主演)更是通过好莱坞在电影流行文化上的话语权将其推广至世界各地的观众。
萧伯纳的现代寓言:语言与阶级·性别与权力
任何经久不衰的故事与母题,之所以历久弥新,全在于它们把握住了时代发展、文化演进过程中的最普遍的矛盾根源与困境的本质。《皮格马利翁》即是萧伯纳通过对古希腊神话的引用与解构创造的一则现代寓言,语言学教授希金斯通过语言、仪表的训练与改造使其变成了一个符合上流社会审美的“淑女”,就像是皮格马利翁雕刻象牙少女的当代演绎。
首先,故事蕴含了“语言与阶级”这一母题,《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从一个社会学与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人的本质。社会学中的人,指代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地位体现在社会与他人对待其的态度,而人的身份特征最外化、最直观的显示,即是他的言行举止——语言特点与身体仪态。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口标准“伦敦音”,则会被视为伦敦东南部的贵族;粗犷轻率、鲁莽恣意、带有懒音与伦敦郊区口音,则会被看作是底层贫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