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古人对书法的人文追求(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要实现人书合一,必须有突破,找到缺口,闯开自己新路。这里涉及对于艺术普遍规律的尊重,既要尊重又要突破:对于书法的成规,要变明守为暗守。明守就是守住样式,守住眼睛能直接看到的;暗守,则是舍弃样式,守住它的神,最核心的精神不丢弃,但在形式层面,貌似全丢弃了。
形弃神留,说起来似乎有点玄,形弃了之后,神又怎么留?如果说按科学家的思维,要一对一地说哪个是神、哪个是形,怎么留、留几分,这似乎是没法给大家精确解释的。但是这种形弃神留,又确确实实存在于艺术中,存在于大家的感觉中。
在这一阶段,工具的使用从必然王国跨越到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我们还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为规则所支配。自由王国则是“人”把规则给超越了。不蹈袭这些规则,自由地进行创造,但又处于人类审美的共同原则中,丝毫不违反人类审美的共同性。借用一句古语,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这个时候艺术家只听从心灵的呼唤。笔下流淌的,是个性生命的律动。既不蹈袭古法,亦不违背天则。天则是最高的规则。要充分地个性化,但又不随意,不粗鄙,不狂怪。《庄子·山木篇》有云:“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可以视为描述的就是这种境界,表面看起来是猖狂妄行,好像是变乱古法,实际上是“蹈乎大方”,把握了艺术的制高点。古文献里还有一句话叫“反经合道”,经就是规律、经典。要反经,又要合道,辩证统一。艺术家和科学家其实都是这个任务,弘扬探索精神,颠覆、超越既有法则,创造发现新知。
第三重境哲人境,从入古到出古,人书合一,把生命精神转换为笔墨,最难实现。要寻找笔墨和生命精神之间可能存在的象征关系,让两个毫无关联的东西连接起来。笔墨是毛笔按照汉字系统而书写出来的,怎么能和生命发生关联呢? 对于古人来说,这就需要对笔墨、对生命进行内省,通过长期摸索,寻找共同性。诚如张怀瓘所言:“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是之谓也。”唐代书家已经发现了书法形式和生命存在之间,有“笙磬同音”亦即现代视觉心理学所称的“形式同构”现象。
书法艺术的人性化展开,正是基于这一视觉艺术原理,找到生命与笔墨的对应关系,书法的“天”(生命的自然存在状态)“人”(艺术语言等)对话,即可由此展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