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巴兰钦和他的芭蕾帝国:他在20世纪单枪匹马地捍卫古典芭蕾的传统(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巴兰钦版《胡桃夹子》
现实的风暴终于吹垮剧院的大门。1917年底,俄国革命爆发。沙皇死了。学校和舞团关闭。动乱、饥饿和贫穷降临到少年巴兰钦的生活里。他和远在格鲁吉亚的家人断了音讯,和婶婶相依为命。巴兰钦打过很多份零工,当信差,做马具商人的助理,在偏僻的小影院里当钢琴师,给默片伴奏……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乞求雇主分他些吃的——小块面包,咖啡渣,甚至土豆皮。
1924年的夏天,巴兰钦和另几个年轻舞者趁着远赴魏玛德国演出的机会,决定逃离俄国,因为“在那里活不下去,我们太饿了。”包括巴兰钦在内,从苏联成功叛逃的四个年轻人组了草台班子,带着几件低劣的自制演出服,开始沿莱茵河畔的城镇卖艺。那是些肮脏昏暗的演出厅,壮汉们喝酒划拳,芭蕾舞被安排在动物杂耍后面出场。金色的马林斯基剧院离这群孩子的生活很远了。他们在夏天离开苏联,到了秋天,几乎身无分文。接连承受了在柏林和伦敦的惨败,当他们在巴黎的廉价旅馆里一筹莫展时,巴兰钦接到了一个电话。
《阿波罗》首演
对方是佳吉列夫。他注意到他们在伦敦的演出,又费了些时日找到了流落巴黎的他们。在塞纳河边的一个沙龙里,巴兰钦第一次见到佳吉列夫。很多年后,他对《纽约客》的记者形容,“佳吉列夫抹着香水和发油,散发着杏子花的气味。”因为福金、马辛、尼金斯基和尼金斯卡的相继离开,找到巴兰钦的时候,佳吉列夫正急需一个驻团编舞。而巴兰钦向对方保证,他能用很快的速度创作歌剧芭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