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范儿的“芭比Q”最重什么?乾隆去过76次香山,到此总要吃烤羊肉(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南朝齐时,刘琎担任武陵王刘晔的参军,“(刘)晔与僚佐饮,自割鹅炙。琎曰:应刃落俎,膳夫之事,殿下亲执鸾刀,下官未敢安席。因起请退。”
有规矩,就有破坏规矩的。汉代有食“伏羊”习俗,《汉书》载,某年的三伏天,汉武帝下诏赐肉,可是负责割肉的大官丞天黑了还不来,东方朔于是拔剑割肉,揣着羊肉回家给老婆了。汉武帝责问他为何“不待诏”?东方朔回答说:拔剑割肉是“壮”,只割了一小块是“廉”,拿回家给老婆是“仁”,虽然无礼,但也无罪。(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于是东方朔又受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魏晋之时,烤肉方式有了转变,以“貊炙”为食尚。《搜神记》载:“胡床、貊盘,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来,中国尚之。”
所谓貊炙,即“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释名》),因此貊炙一是要整体烤炙,二是要自己动手割。《山海经》中有貊国,靠近燕地,后齐桓公时曾伐山戎、败胡貊,貊族可能迁往东北。韩国至今仍保留“貊炙”一词,视为韩国烤肉的源起。
是真名士自风流
苏轼诗曰“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这种自烤自割的方法,被视为状若羌浑的野蛮吃相。
恰恰这样的“胡吃”法,成为武勇的表现。东汉时名将窦固,曾大破北匈奴,威震西域,《后汉书》称“在边数年,羌胡服其恩信”。羌胡信服窦固,一大原因是烤肉能吃到一块去。“羌胡见客,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之,血流指间,进之于(窦)固,固辄啖之,不秽贱之,是以爱之如父母也。”(见《东观记》)
关云长刮骨疗毒,人尽皆知。《三国演义》里,只说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却省去一大细节——割炙。再看《三国志》,“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与此相对,《吕氏春秋》有一反证。齐国有两个“好勇者”相遇,见了面斗酒斗肉,一人说:“姑求肉乎?”另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抽刀相啖,至死而止。
炙肉自割,东方朔早已自诩为“壮举”,可见并没什么胡汉之别,切忌逞能就好。
明初才士宋濂曾写《题花门将军游宴图》一诗,其中写“炽炭炙肉泣流浆,革囊挏酒蒲萄香。驼蹄斜割劝客尝,赵女如花二八强”,花门是唐人对回鹘的称谓,“斜割”之语或对应的是孔夫子的“正割”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