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电影之神”走了,再没人能拍出古龙的江湖……(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那个年代没有电影学院,他选择入读中山大学化学系,闲暇时常流连图书馆,阅读中外名著,还看了很多当时主流的苏联电影理论书籍。他有两张借书证,日间在图书馆看完一本,再借一本回宿舍看。
大二那年,楚原患上胃溃疡,休学到香港就医,也是在那年,他遇到父亲好友、导演吴回。年轻时的楚原眉清目秀,眼窝深邃,颇有小生演员气质,吴回力劝他到幕前演戏,楚原因自感身形不高坚决不肯,于是他就跟着吴回做了一年副导演,兼任编剧,笔名秦雨。又跟着秦剑导演做了一年副导演,就正式跟光艺制片公司签约,成为导演。
1959年,24岁的楚原拍摄了电影《湖畔草》,这是他独立执导的首部电影,剧本亦出自他手。
获得尽情发挥的机会,文学涵养深厚的楚原厚积薄发,已开始显露在电影创作领域的天赋与才华,又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从片场学来的经验,他身上也有着明显的片厂训练的痕迹。
作为导演,楚原拥有极强的拍摄技巧。据在邵氏担任监制20年的蔡澜回忆,邵氏导演中,镜头和剪接用得最成熟的是楚原。为节省制作成本和时间,搭建好的布景通常略作变动在多部电影里重复用,楚原开戏通常两三部一起开,最多时创下过八部电影同时拍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刚拍完狄龙《多情剑客断情刀》十八场No.8,下个镜头拍岳华《黑蜥蜴》三十场No.15,再下一个镜头是尔冬升的《无翼蝙蝠》序幕。”服装、场记、道具,甚至是演员全都头昏脑涨,楚原却处之泰然,应付自如。殊不知,这便是早年片厂训练的结果。
初执导演筒的翌年,楚原拍摄了成名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部经典粤语片中,父子二人首度合作。这样的搭档旁人看来新奇,楚原却觉得没什么特别,“就像一个正常导演跟一个演员这样,他埋位(就位),我喊开拍。”
《可怜天下父母心》刻画六十年代一个香港小家庭在饥寒交迫的边缘苦苦挣扎的生活面貌,绝境中显现的父母之心、子女之爱温暖感人。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后,更获得全国发行许可,内地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用整版篇幅来评论这部电影,可谓大获成功。
初涉影坛的楚原,作品仍可见两位“导师”的影子,既有秦剑的细腻写情,又有吴回的灵活多变。而从《可怜天下父母心》,他自己所青睐的叙事风格也逐渐清晰:“回想我一生看过的这么多戏,最喜欢的还是新写实主义,就是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等人作品,尤其是德西卡的《擦鞋童》(Shoe-Shine,1946)、《偷自行车的人》(The Bicycle Thief,1948)、《米兰的奇迹》(Miracle in Milan,1951)这几部戏,我是十分喜爱的。这可能是由于我特别喜欢记录一个年代的电影,或者是记录一个历史背景的电影,像《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里面的南北战争,《日瓦戈医生》(Doctor Zhivago,1965)里面的俄国革命,《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里战后的中国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