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瑞芳㈢|说不尽的“李双双”(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电影《李双双》中有个经典的一幕:风吹麦浪,妇女们在田地里收割麦子,她们一边唱着歌谣,一边挑着扁担,搬运成捆的庄稼。她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脚下迈着舞步般的步伐,走过田埂,走过涧溪。这个场景出现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由集体劳动营造的仪式美感,竟促使男主人公喜旺当场思想转变。今天看来,虽然有些刻意和夸张,但仍能感受到画面所传递的强烈的时代意蕴。
“水稻一片金,小麦千层浪”。这是一幅社会主义的田园牧歌,映照着1960年代的中国,表面的集体狂欢下,掩藏了新旧时代交错的矛盾。这个时代先锋的农村妇女形象诞生在上海银幕,并非偶然。作为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恰是都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冲突最激烈的地方。经历了建国初期此起彼伏的“社会主义改造”,“十里洋场”的都市已渐远去,“山乡巨变”的鼓声已经敲响,“大跃进”前后,上海电影界小心翼翼地探索着新时代的现实题材,从《万紫千红总是春》、《护士日记》、《李双双》到后来的《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深受意识形态话语影响,集中表现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物质的疏离、对个人的批判以及对都市的反叛。
当年,郭兰英一曲“人人都学李双双”红遍中国,电影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同时,更重要的是演绎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
——劳动至上的价值观。《李双双》中,充满了对劳动的赞美,一是“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培养无产阶级意识并确定阶级分界,是区分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二是“劳动是快乐的”。通过和快乐结合,劳动被赋予新的意义。
——大公无私的物质观。个人利益的核心是物质观,构建全新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物质观,是那个时期电影的刚性主题。电影《李双双》中,第一场冲突戏就是李双双与“偷公家柴火”的行为做斗争,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对峙中,展现女主角耿直泼辣的性格。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在那一时期的电影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男性之孱弱。从《护士日记》、《女理发师》到《李双双》,我们看到,男主角大都是自私、落后或者无力担负男性责任的。“李双双”对“孙喜旺”的改造中,女性处以强势的主动地位,男性需要通过被帮助乃至拯救,克服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毛病。
——走出家庭的事业观。女性解放表现在走出家庭,只有放弃个人、性别和家庭,投身革命或者生产建设,才能收获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远离城市的生活观。城市是落后的代名词,几部电影中,负面角色往往向往城市生活,被视作小资产阶段生活方式受到嘲讽和批判。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