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这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新课改”。
新课改促使中小学课程教学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在培养目标上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进而走向“素养立意”。特别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提出后,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更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改革都是值得肯定和应积极倡导的。
但是笔者发现,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的观念和采取的一些做法,片面、急功近利,反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彰、学生学业成绩下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笔者以为,做好素养立意下的教学和育人工作,必须认清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不能把提升素养与基础知识学习对立起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提出来后,教师的话语体系发生了很大改变,这说明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师却因此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或者讲起基础知识来不那么理直气壮了,似乎不谈核心素养、高阶思维、创新能力发展,课堂就不够“高大上”。特别是在一些研讨课、展示课上,多数执教者会花较多时间去思考和设计如何提升这堂课的立意和“站位”、如何增强课堂的综合性和互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对于应讲到的基础知识,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带过,或者把相关任务留到课后。
站在执教者的角度,采取这样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式完全可以理解,确实,这样讲才更能体现执教者的水平,更能把带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东西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研讨。正如舞台戏剧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样,研讨课、展示课基于日常课堂,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练与升华。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研讨课不等同于日常教学,重视素养发展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知识根基不牢,素养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认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后者不是对前者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前者的扬弃与超越,三者都是整个学力模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核心素养论注重“高阶思维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养成,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