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五章存在主义第一节萨特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存在主义思潮广泛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及60 代初期的西欧,它不但是一种哲学,而且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家庭关系等,被称为“时代的象征”。在哲学史上,很少有一种哲学能够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如此明显的时代精神。存在主义的流行与它所处的时代的特征是不可分的,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对理解这种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二次大战之后,西欧人反思战争中不寒而栗的经历,对人的存在有了深切的体会,很多人在生死之间经历了恐惧、焦虑、孤独、荒谬等刻骨铭心的体验。在战争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们对个人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很多人在问自己:在暴力面前,有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有没有帮助自己的邻居或不相识的无辜的人免遭迫害?有没有根据自己的良心违抗非人道的命令?每个人在这些问题上都有选择的自由,并要为自己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种选择往往是生与死之间的抉择,选择过程中不可能不经历烦恼、彷徨、悔恨、无奈等心情,这些心态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由、选择、自我设计、责任等等生存活动都成了存在主义的主题。战争中的经历改变了战后的生活,存在主义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道主义、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相符合,因此得以广泛流行。存在主义者的一些口号,如“绝对自由”、“自由设计”等,都需要在这样的具体背景中加以考察。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有着渊源关系,属于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所主张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要求人们把最熟悉、最本真、最接近的东西当作哲学研究对象,海德格尔把胡塞尔所说的“现象”从“先验自我”领域转到了“人的存在”的领域,这是现象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存在主义者大多是由研究胡塞尔的著作开始的,独立地得出了与海德格尔相似的结论,也有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可以说,现象学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哲学,而不仅仅是一种一般性的社会思潮。研究和学习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必须注重其现象学的基础部分。另外,法国的存在主义者还从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中看到了自由批判的精神。有人把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概括为3H,即,黑格尔(Hegel)、胡塞尔(Husserl)和海德格尔(Heidegger)。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