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如何「换人」?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生产力效应。该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经营成本,使得受自动化技术影响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并通过「收入效应」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在均衡中,消费者需求增加会使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其二,在「收入效应」影响下,消费者还会增加对其他行业产品的需求,进而导致相关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需求上升。例如,研究发现,在欧美等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导致食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增加了对非农商品的消费,从而为非农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Herrendorf et al.,2013)。其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企业自身会有主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激励,从而增加对非自动化岗位的劳动力需求。
机器人应用有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非自动化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而随着机器人应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也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就业创造效应。自动化在取代一部分劳动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人力更具比较优势的工作岗位,均衡中自动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则取决于两种影响的净效应。有研究指出,就业创造效应可以解释美国1980-2010年就业增长的一半左右(Acemoglu&Restrepo,2018)。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会创造出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就业岗位。例如,机器人应用可能会使企业增加对机器人工程师、维修师等新工作岗位的需求。综上,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非简单单向的,而是取决于负向的替代效应,以及正向的生产力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的综合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待验证的假说:
H1:从企业层面来看,当替代效应占主导时,机器人应用程度的提高会减少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降低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H2:从企业层面来看,当生产力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占主导时,机器人应用程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提升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二)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针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不同技能劳动者的影响往往是非线性的,存在明显的就业极化(job polarization)现象,即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中等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比例明显下降(Autor et al.,2006;Acemoglu&Autor,2011)。关于就业极化现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中等技能劳动者往往从事的是程序化、常规性的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ICT)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这些工作最容易被替代。相比较而言,高技能劳动者多从事非常规复杂劳动,而低技能劳动者多从事非常规简单劳动,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较小(Autor et al.,2003)。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利用不同国家的经验证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验证(Goos et al.,;Autor&Dorn,2013)。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