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逍遥骑士》追忆公路片的精神力量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视听》2019年第9期
摘要:1969年的一部《逍遥骑士》从形式到内涵成就了一种电影类型,其艺术成就、影响之广,至今难有作品超越。后续的公路片鲜有形神兼备者。时隔50年再次解读这部电影,不只是怀旧,更多是对当下公路电影中日益缺失的反叛精神的警醒。本文从叛逆的人物设置、颠覆传统的情节结构、空间意义的追寻等几个方面来解读《逍遥骑士》“永远在路上”的追寻,以期挖掘其驻在文本深处的叛逆之魂,从而思考内在意义缺乏的当下公路片的创作出路。
关键词:《逍遥骑士》;公路片;反叛精神;空间意义
类型电影领域鲜少严格的定义,大都是伴随着类型电影的发展及观众的认知沉淀约定俗成的定义。但是这并不代表类型电影的概念界定宽泛到没有内在绝对性的约束,否则类型概念就会流于形式,类型电影的创作亦缺乏内在规律约束,而无内在精神。针对公路片,有这样一个基本界定:公路片通常指电影的叙事发展以一段旅程为背景,电影的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按照这个界定,公路片可能涉及叛逆、流浪、治愈、爱情、回归、逃亡等很多主题。如此宽泛的类型的界定,很容易使得公路片对题材产生极大的包容性,比如,我们可以把西部片《关山飞渡》、爱情片《一夜风流》、战争片《现代启示录》、黑色电影《绕道》、家庭情节片《阳光小美女》、喜剧片《菊次郎的夏天》、惊悚片《西北偏北》、魔幻片《霍比特人:
意外之旅》等都称为公路片,而这并没有穷尽公路片可兼容的类型。诚然,这是基于概念界定当下比较普遍的对公路片的认识。但“电影类型本质上是一个叙事系统,它可以按照它的基本结构成分来考察情节、角色、场景、主题、风格,等等”①。兼容性使得公路片缺乏自身的叙事体系,从而也越发失去自己的精神特质。
1969年的一部《逍遥骑士》从形式到内涵成就了一种电影类型,其艺术成就、影响之广,至今难有作品超越。后续的公路片鲜有形神兼备者。时隔50年再次解读这部电影,不只是怀旧,更多是对当下公路电影中日益缺失的反叛精神的警醒。让我们从最经典的作品出发,来分析其剧作特点,从中找出公路片精神力量之所在。
一、带有叛逆色彩的人物设置
按照公路片的最基本界定,公路作为其叙事载体,故事呈现在一段旅程中,即主人公在从A点到B点的位移中产生的情节进展及心灵变化。主人公的设置可能是单个主人公或复合主人公,可能涉及的是边缘人或者是迷失的人,人物关系可能是朋友、家人、恋人甚至是敌人等,总之是因缘际会一同上路的人。作为类型电影,人物在类型特点上应该具有某种普遍的特点,但目前公路片在人物设置上已经宽泛到模糊了类型边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