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爻辞正训-自序(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厉史上,《连山》《归藏》果真存在过吗?周史这样说,想必有所据,有所见。但我认为,《连山》的存在与否,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为至今连几个确证为夏代的文字都还见不到,而《归藏》则确凿无疑,只是,由于当时文字初创,书刻工具及书写材料大不易得,周史所见,当是一种残存:刻在甲骨上,或有符(卦符)无辞,或有辞而零残,不会是像《周易》一样,以一种辞符俱备、结构体系完整的版本形式存在。并且,就连这种遗存,也在王子朝之乱后,逐渐流散亡佚:西东周之际,周王室生变,王子朝争夺王位,最终失败,于是携洛阳大量王室档案及其他典籍奔楚,却又恰逢楚室生变,被迫停留在楚边境,至死也未能进入楚都城。死后,所携典籍也随之流散。楚灵王向外国使者炫耀他的左史倚相“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我认为指的就是那批典籍中的古易学丛典遗存(拙作《说易杂记》中对此作了初步考证)。
司马晋代出世的汲冢竹书,及当代湖北江陵出土的竹书《归藏》,都出自战国楚墓,就不是偶然的了。可以说,我们现在谈论和眼见的《归藏》,不会是商易原作,而极可能是春秋,尤其战国楚人,依据王子朝流失在楚的商易遗存,经过拼缀整理,加工改造后的托名伪作。这些伪作,有些理在了地下,有些也曾在地上流传:西东汉之际,著名文士、政论家桓谭在其《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如此,则此《连山》《归藏》当为桓谭所亲见。桓谭与杨雄、刘歆同时。刘歆是古文大家,正是他校阅发现战国遗古文《易》与费氏《易》相同,于是将其排为五经之首,此即流传至今的《周易》。刘歆曾领校“中秘书”,上述《连山》、《归藏》,桓谭得见,刘歆更能亲阅亲校,但他作《七略》,并未将其录入,可见他已不将其当作真品、正品看待。
此后,班固作《汉书》,也未将其录入。
事实上,一九五〇年,郭宝钧于安阳殷墟四盘磨发掘出三块卜骨,内一块横刻有三行小字,不合卜辞通例,是数目字—
七八七六七六(日魁)
八六六五七八
七五七六六六(日□)
科学鉴定卜骨为殷王康丁时物,数字为六爻易卦卦符代码,这,才可以说是考定的唯一商易遗存,迄今无二证。就此一证,至少也坐实了两件事:一是至少自康丁时始,商人已经是龟卜与易筮并占了,二是商易蓍法确与《周易》蓍法不同。有学者将这三行数字代码,仅依据偶阴奇阳的观念,依次译为《未济》、《明夷》和《否》三卦,是犯了低级错误,暴露了这个学者还没有搞懂《周易》蓍法,对商易蓍法更是一无所知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