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漂流》:香港无家可归者的忧愁与愤怒(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浊水漂流》:香港无家可归者的忧愁与愤怒


一个安身之处对于香港低收入者到底有多贵?根据上述调查,受访对象月收入(含救济金)的中位数是8000港元。而市区一间五六平方米带独卫的“劏房”(由大间分割成的小间),月租4000港元起步。而且这些“劏房”多存在于老旧建筑中,往往空气流通差、闷热、卫生堪忧、臭虫横行。有人觉得这种居住条件还不如在快餐店过夜,甚至露宿街头。
至于租金更便宜的“板间房”、“棺材房”、床位等居住单元(只需一两千港元),更是没法住人。以至于有些贫困人士即使租了这些地方,也仅将其当成存放家当的储藏室,多数时候仍选择露宿。
无家可归者在露宿街头之前,往往经历了这样的跌落过程:所租住处总是被加租,为省钱只得不断搬迁,而每搬一次居住条件就降级一次,直至恶劣到无法住人而不得不流落街头。
所以说香港租房市场的劣质化(质次价高),让收入垫底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出居住安全的底线,陷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悲惨境地。
▌香港特区政府:托底还是脱底?
当然,就市场经济而言,市场本身并没有保障居住安全的义务。保障本应是政府分内之事。但遗憾的是,港府在这方面托底的力度并不尽如人意,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公屋无期、私楼太贵、宿位不足”。
给无家可归者提供临时居所,是救助的当务之急。据社署今年公布的最新数据,香港目前专供露宿者的临时宿位共有620个,其中228个由社署资助、非政府机构经营,其余392个则由非政府机构自负盈亏。
社署资助的宿位不仅与露宿者人数严重不匹配,而且增长缓慢。2013年到2020年,登记在册的露宿者人数翻了一番,而同期社署资助的宿位从202个增加到228个,增长13%都不到。
福利性宿位供给不足,直接后果是即使有意入住这些临时宿舍或收容中心,也要轮候很久。而且也不能久居,居住时限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够无家可归者做出身心、生活、工作以及经济上的调整,摆脱无家可归的状态。结果往往是受助者离开宿舍后,不得不再次露宿。这反映在数据上,就是露宿者再露宿的平均次数由2013年2.8次上升至2019年的4.16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