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逝世六十周年祭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逝世六十周年祭


1
1915年的民国,有三件历史大事为人所知:
5月,袁世凯承认日本《二十一条约》;
9月,陈独秀在上海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创刊;
12月,袁世凯称帝。
掠过历史的黄沙,探赜钩沉,就会发现这一年的夏天,在大洋彼岸康奈尔大学的凯约佳湖上,有一件不为人知的“偶然”事件,却对中国现代文明产生了深刻变革,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超过这一年乃至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一群庚款留学的青年才俊为了“讨好几位中国女留学生”,暑期相约在凯约佳湖上泛舟游乐,忽遇狂风大作,小舟倾覆,慌忙上岸,所幸湖水只弄湿了衣衫,并无大碍。
归来兴之所至,任鸿隽邮寄一首四言古体长诗《泛湖即事》给哥大的胡适,胡适对文字提出批评意见,任先不回复,而就读哈佛大学的梅光迪此时在康奈尔大学度假,代任回骂胡适。至此,哥大、康大和哈佛大学往来辩论,什么是“活的语言”、“死的语言”、“活的文学”、“死的文学”,古文和白话文的论战从此开始。
太平洋彼岸蝴蝶的翅膀从此搅起中国千年文化的沉渣痼疾。
多年以后,誉满天下的胡适演讲说,“湖上翻船是第一个偶然,任先生作诗是第二个偶然,我批评他是第三个偶然,他没有反驳是第四个偶然,梅先生骂我是第五个偶然。”
这一偶然事件的发展,辩论愈激烈,白话文的历史和功用愈加清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新文化运动的檄文一经发布,有如巨石投江,激起千层浪。
从此开启了国内的白话文运动,中国文化新纪元到来。
中国自古以来,文字和语言被长期割裂,著诸竹简、绢帛和书本的文字被上层文人士大夫高度垄断,作为钳制、愚弄百姓的思想工具,为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服务。东汉大儒们面对墓室发掘的去古不远的先秦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也只能搔首摇头,而古文学家长期以来对今文学态度轻蔑,不屑一顾。崇古、敬古、法古,以古为荣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随着《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在文化内容上的一统,以及自隋唐以古文为考试做官的开科举士,发展到明清的八股文,文学完全没有了创新和鲜活思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