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逝世六十周年祭(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的文学,最先是从白话文起步的。始于先秦、中国文学之肇端——《诗经.国风》流传古今,开篇之作《关雎》妇孺皆知。这些采自民间,乡语村言、里巷歌谣,感情真挚、思想丰富;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民间大众文学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成为影响大众、被大众喜欢的“活的文学”。
尽管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进行着平民文化的运动,但这些“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从宫廷乐府、汉赋到八股文,庙堂文学占据权力的制高点。
然而宫廷文学《诗经.雅颂》的文学价值和《国风》相去甚远,堆砌辞藻、华而无实的骈体汉赋流传至今也只剩下寥寥几篇,宫廷的马屁文章臭气熏人,假大空的庙堂文学最终扔进了历史垃圾焚烧场,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大多都是民间文学。
民间白话文学,老百姓喜闻乐见,生命力旺盛,所以流传很广。白话文学必然从历史走进未来,而这一历史使命,胡适是理论导师,陈独秀是行动舵手,鲁迅等民国文人是旗手。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逝世六十周年祭


在这个几千年来“敬宗法祖”、“克绍箕裘”的国度,提出白话文改革自然是离经叛道的不肖子孙。古文大家、享誉京城的辜鸿铭和林纾(琴南)等成为反抗的急先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晚清民初时期是主流学术思想,当面对中西文化、新旧思想冲突与对立的时候,章太炎、严复、梁启超等有着进步思想的业界大咖们也表现出复古、守旧或沉默。
一个留洋青年挑起古今、东西冲突,提出文学革命,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和具有敏锐观察力而勇猛的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思潮一拍即合。
一个长于学理,一个长于猛干。至此,中体西用说寿终正寝,一个“刀刃向内”、革故鼎新的新时代开启了。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上说: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反对派的旗手林琴南1919年3月致信蔡元培说: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不类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