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典靓|从北京的城门说起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北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辽代把这里作为陪都,金代修建中都开启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再到元明清三代定都于此。每一个朝代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规制严整、规模宏大的城墙及城门。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巍峨的城墙和高耸的城门已不复存在,而历经沧桑幸存下来的城墙、城门或其遗迹,则正在加以保护和修复,供广大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同时,也默默地见证着北京建都历史。
宣武门
取“武节是宣”之义
“前三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南大门,宣武门便是其中之一。自清代后叶至民国时期,前三门各门为了配合交通均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各门职能及街区市井风貌不断发生变化。宣武门是北京内城南垣之西门。北京内城南垣,是明永乐初年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时,废元大都南垣,南拓两里重建的城垣。元大都南垣原有三门,左为文明门,右为顺承门,中为丽正门。宣武门是“顺承门”南移重建之门,起初沿用其名。明正统年间,北京重修九门,增建瓮城、闸楼和箭楼,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之义,改称“宣武门”,满清入主后仍沿用。
清代,宣武门是犯人从内城刑部监狱到菜市口刑场受刑的必经之城门,所以多走囚车,人称“死门”。城门外箭楼下西侧有一石碣,上书“后悔迟”。意思是说,犯人到此感叹后悔已经晚了,并以此警示众人。此外,宣武门还曾是北京城的报时地点。明清时代,北京一直沿用“暮鼓晨钟”的制度,用钟鼓向百姓报时。1924年以后,钟鼓报时声不再响起,午时鸣炮取而代之。宣武门瓮城上架有火炮,每日午时鸣炮,放炮一声,声震南城,京城人以此对时,有“宣武午炮”之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