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典靓|从北京的城门说起(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阜成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城门内为通往大内宫殿方向的平则门街,街北侧有西成坊、福田坊、集庆坊及大圣寿万安寺(今妙应寺),街南侧有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元至正二十九年(1369)元顺帝又令修筑包括平则门在内的各城门瓮城及护城河吊桥。明代在大都城基础上营建北京城,改11门为9门,其西城垣除北端缩短2.5
公里并取消肃清门,南端展拓1公里外,其余基本未动,平则门亦沿袭旧称。
明正统元年(1436)诏修内城9门城楼,至正统四年完工,平则门改成阜成门。“阜成”一词可见《尚书·周官》,书曰:“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按汉代孔安国的解释,“阜成”就是“大成”的意思。可见“阜成门”的名字取义“大的成就”或“成就大业”。修筑城楼、城门、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其规制较元大都城门为高。城楼为三重檐歇式重楼建筑,台座呈梯形状,连同城楼通高35.1米。台座顶面铺设城砖,并与城垣顶面甬道相连,其余箭楼、瓮城及瓮城门城楼的规划均类似西直门。城内道路改称阜成门街,街南侧有巡捕厅等机构。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对城门、箭楼等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二十世纪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阜成门”后来演化为地片名,泛指阜成门桥附近,即阜成门南、北大街,阜成门内、外大街一带。其中,阜成门南、北大街原址为北京内城墙及护城河,而阜内大街则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至今已有700年历史。
阜内大街两侧虽然没有辉煌的皇家建筑,但是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路北,从阜成门往东一字排开三座古寺:妙应寺、历代帝王庙和广济寺。北京鲁迅博物馆也坐落在附近,为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的最后一处住所。《秋夜》一文中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出自这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