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圣母庙宋元明清戏曲碑刻考(11)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他舞亭亦歇山顶,四面无墙,南面的两个转角伸至舞楼檐角之下,二者距离很近。顶上灰脊筒瓦,屋脊有些残破,垂依脊兽、仙人角神、套兽宝瓶早已不存。它的平面为纵长方形的,与一般献殿横三间或者横五间的布局比较,的确有些特别。其四架椽亦东西排列,山花则一南一北。面阔三间7.4米,明间宽3.8米,进深五间共10米。台基宽10.3米,侧宽12.7米,基高仅0.93米。都是沙石抹角檐柱,收煞比较明显,然其柱础或素平,或覆莲,或方凳,形状不一。柱面多有雕饰,手法也大不相同。这些东西显非一时之物,嘉靖间给原舞楼更换的石柱亦当夹在其中。亭内金柱四根,为圆木柱,前后各二根,都是短圆柱形石础,此又和檐柱大别。檐柱柱头科皆三踩单杪,桃面抹斜,耍头三幅云,用材较为宽厚,这也是明代作风。惟明间有平身科一朵,用瓜棱坐斗,三踩三缝,出45。
斜棋,耍头刻作含珠龙头,华棋刻作龙身和龙尾,两侧龙爪也各抓一物。此与舞楼平身科相同,只是龙形相反,自然是清代木工的杰作了。
据宋元舞楼的规制推测,本庙原舞楼虽经明人扩大,但面宽、进深至多也就是三间。康熙十三年改建,用时较短,紧接着又新建戏楼,不大可能有力量扩大原舞楼的规模。雍正五年重修,费时五年整,这才有机会把它朝正殿方向伸展到五间,那两排金柱大约也是这个时候加上去的,并从此正式改名曰倩舞亭。其后道光十五年主要是彩绘(附14),没有更换构件,否则碑里会提到。至于它的歇山顶结构,还是因袭宋元舞楼的式样,迄今未改。总之从舞楼到信舞亭,经历了太多的沧桑,所以在它的身上难免留下不同时期的历史遗痕。
四、碑刻及舞台题记里的演剧信息
关于本庙的戏曲活动,碑里有极简单的记载。此外,舞楼墙上几条民国时期的题记,也多少能够提供一点信息。虽系蛛丝马迹,从中仍可以看到,历史上圣母庙里的戏曲演出,还是比较活跃的。
一是周期性的春祈秋报要演戏。宋碑“丝竹无穷”句里,也许不单指歌舞,亦指当时的杂剧演出。明碑的碑阴记有“天启六年大赛社首牛弘光”等(附4),乾隆五十五年碑又说“三月春赛,四村神楼悉排于庙内”(附8),大赛、春赛,都是大型的祈报活动,届时一定要唱戏的。神楼亦名神架,里面有神的雕像,迎神的时候要抬着它游街,后面跟着百戏社火。《舞楼赋》碑末尾附有《四景车会》诗一首,能让我们轮廓地了解本庙暮春迎神赛社时的热闹景象:
四景神车不记年,八村五社会流转。赛期例十三春暮,宴酒先尝二月天。廿四马楼排列后,几重社鼓列当前。东下南北西轮转,崇奉丹霄太乙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