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圣母庙宋元明清戏曲碑刻考(1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五是庙内赌博要罚戏。乾隆三十八年《重修九天圣母庙碑记》里,就有一条乡约:“合社公议,庙内永不许赌钱,不遵命者罚戏三日。”(附7)把下一次祭期献戏的费用,全部派定给赌徒,办法真是妙绝。农村庙会时,总有些无赖子弟聚众赌博,令人愤慨,故神庙里的禁赌碑所在多有,然而一般是以体罚为戒。例如晋城市府城村玉皇庙,其道光十八年的《禁赌碑》就说:
村中禁赌,旧有条规。近缘去年冬月水官会敬神演戏,有他村数人来庙,公然聚赌。经乡约,社首禀官究处,蒙李太爷堂讯,将聚赌之人锁链示众。自此合村公议勒石,永远禁止赌博,违者乃复送官究处不贷。特此谨白。道光十八年正月吉日,府城三社绅士社首公具。⑵)
措辞十分严厉。不过稍加对比就会感觉到,东河圣母庙里的的经济制裁,同时也剥下了此等人的脸面,还满足了群众少花钱多看戏的要求,比单纯的体罚和送官究处更具实效。
圣母庙里的演戏盛况,惟《舞楼赋》碑有所描写。作者是在歌颂舞楼建筑之美的笔墨中顺带出来的,因此并不具体,也不全面。其中“果然楼外有楼,拟西湖之妙舞;听到曲中度曲,俨齐右之清讴”四句,即已高度评价了戏曲的音乐和歌舞。同时,他也不忘写几句看戏的感受,尤其不忘赞美那些乡村的乐户艺人:
镜花水月,即是而求;幻镜奇观,当前可睹。匾悬“阳春白雪",长唱《阳春白雪》之词;牌挂’‘广寒淸虚”,恍游广寒淸虚之府。缅梨园之子弟,尽态极妍;被优孟之衣冠,式歌且舞。
赋里称其舞楼为“古霓羽楼”,让人想起唐玄宗时风靡全国的《霓裳羽衣曲》。此与台上悬挂“阳春白雪”之匾,目的都是在拔高戏曲“下里巴人”的卑下地位,使它从通俗文艺上升到“雅乐”的行列。而牌挂“广寒清虚”显然是在给戏曲的“幻境奇观”定性,突出的是戏曲以奇幻为美的审美倾向,含义都十分明确。清末士大夫对戏曲的开明态度,以及戏曲在当时对全社会的深广影响,这两块牌匾的内涵都已经昭示一二,可惜早被毁掉To
赋碑说“镜花水月,即是而求;幻镜奇观,当前可睹”,其中的“奇幻”二字拈出了晚明和清一代士大夫们的戏曲观。在他们看来,“戏者,戏也”,戏剧如镜花,如水月,如广寒宫般的清纯和清虚,人物情节强半是虚构的,因此大可不必即幻而求真。太原晋祠有一座明万历元年(1573)创建的戏台⑵),台上乾隆丁丑年(1757)挂出的“水镜楼”匾也含这个意思。但他们同时也认识到,戏曲如同传奇,事不奇不传,不奇就不值得一看。因此其创作宗旨就是要“稽前代之盛衰,镜人事之得失”⑵),既还人类历史一个生动形象的总结,又为现实生活立一面映照是非、美丑的镜子。所谓“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⑶),艺术的真实同样能使忠奸善恶毕现于台上。应当承认,以奇幻为美的戏曲审美观,较比明中叶以前的“曰忠曰孝”,以善为美的审美观,已有长足的进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