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深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意象理论研究(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如前所述,西方学界所谈的“意象”(image),实质指的是“有意味的形象”,其内涵虽与中国审美话语中的“意象”有交集,但严格意义上并非同一范畴。中国传统“意象”强调的不只是浅层的“有意味的形象”,还包括深层的对“人在世界中诗意存在”的揭示,其背后隐含着“天人关系”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依据。而这种审美境界,正是中国审美意识的核心内容。所以到了朱光潜、宗白华、梁宗岱等学者这里,已自觉关注并开始构建意象的审美理论,努力把“意象”从诗学范畴逐步提升为美学范畴,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现代美学理论。
朱光潜所用的“意象”概念,主要依循西方美学范畴的内涵,指“图像”或“表象”。但他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西式意象与中式意象范畴之间的微妙差异,因而尝试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为意象增补伴生概念——“情”。他提出,“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他以此突破西方常孤立探讨意象(“图景”“表象”)的思维局限,指出意象的内在意味需要情感来开启、融合和升华。正是“情”的介入,具体的意象才有可能进而升级为具有“内在生命”的意境。他还提出“意象世界”的命题,认为所谓“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他所谓“意象世界”,实则就是超越现实局限的审美世界。朱光潜在这一时段为现代意象美学的奠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阐述的意象美学思想对后来的现代意象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早年的王国维一样,30年代的梁宗岱、宗白华等也尝试从境界的角度探讨意象美学。梁宗岱1934年发表的《象征主义》一文提出,“融洽”指“一首诗的情与景,意与象的惝恍迷离,融成一片”。1935年又发表《谈诗》称:“正如风底方向和动静全靠草木摇动或云浪底起伏才显露,心灵底活动也得受形于外物才能启示和完成自己:最幽玄最缥渺的灵境要借最鲜明最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梁宗岱从审美层面,更加深入细致地将“意象”联系“境”的具体呈现状态来理解。

在探索中深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意象理论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