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历丨“挑战者号”悲剧17年后,NASA的官僚主义再酿航天惨剧(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一结果离事故发生已过去1年多。据NASA和事故调查委员会解释,这是由于事故发生后,大家迟迟无法找到泡沫材料和燃料箱部件进行检验,所以一直没对事故原因作出最终定论。
最终,是NASA内部负责“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工程的首席工程师尼尔·奥特对外透露,宇航局经多次试验确定,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奥特表示,泡沫材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当工程人员用喷枪在燃料箱外敷设泡沫材料时,各块泡沫材料之间留下了缝隙,这样在飞行过程中,液态氢可能渗入其间,并且受热膨胀,将泡沫材料撑开脱落。
2009年12月30日,NASA公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细述了“哥伦比亚号”解体前舱内的最后情况。报告还重点关注宇航员安全问题,提出多项改进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经验,航天人员改进了航天飞机设计,并顺利发射了后来的“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航天飞机,各航天计划按部就班地推进着。
然而,NASA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在事故十周年当天的一番话如同平地其惊雷,再将公众目光吸引到了这次事故中。他表示,NASA其实早在事故发生前,就预知到了接下来的结果。
2003年1月23日,尚处于太空之中的“哥伦比亚号”机长赫斯本德收到了来自地面的一封奇怪邮件,邮件中提到:“在升空80秒左右,照片分析显示有一些从外挂燃料箱上脱落的绝缘泡沫碎片撞击了航天飞机左翼的下表面。”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他们大费周章使用宝贵的太空通讯资源告诉机组这么一件事,同时却表示,“这件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称发信只是为了让他们“不会在记者提问时对这个问题感到惊讶”。
对于问题,地面人员解释道:“专家已经对高速摄影进行了审查,无需担心碳纤维板RCC或隔热瓦有损坏。我们在其它几次航天飞机升空时也看到过相同的现象,因此完全不必担心返回时会有问题。”
事实上,问题比邮件上说的严重得多。
2003年1月16日航天飞机发射后,航天中心的摄影工作组在2小时内初步检查了跟踪摄像机的视频,并未发现问题。然而,第2天高清胶卷冲洗出来后,他们发现了问题——发射第81.9秒,外挂燃料箱左脚架区域一个巨大物体飞出,似乎撞在了飞行器左机翼下侧。
工作人员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物件撞击航天飞机。然而,由于经费不足疏于维护,12台摄影设备只有1台拍摄到了该物件的模糊画面,以至于他们无法确定物件以及造成的潜在损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