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快乐的研究,源自人类最深重的创伤?(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说弗兰克是在极端苛刻的条件下经历了痛苦,那么处在特权阶层的约翰·鲍比(John Bowlby)则面对了相比弗兰克而言不那么戏剧化的苦难。童年时代的鲍比鲜少见到他的父母,这让他的一生都在关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他1951年的报告《母爱行为与精神健康》(Maternal Care and Mental Health)中,他基于对二战后数百万失去家庭的儿童的研究得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依恋理论随后被其他科学家延伸并补充,让它更普遍地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人类幸福的重要性。

为何对快乐的研究,源自人类最深重的创伤?


诺曼底登陆75周年纪念日前夕,二战老兵访问士兵公墓

法新社
那些二战老兵极大的创伤经历同时也塑造了艾伦·贝克(Aaron Beck)的理论。他写成了一本关于抑郁极有影响力的书,同时也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一些他最初发表的论文里面记录了意外杀死了同伴的老兵们的反应。贝克凭此创立了测量以及治疗因类似创伤经历导致的精神疾病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教导患者提出替代的解释、建立合乎实际的目标、学会客观面对现实以及练习“中立化‘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这样,如果一个人不幸福(虽然贝克不怎么用幸福这个词),至少ta会以一个不压抑且合乎实际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他主张的积极、人本心理学源于个人和社会的逆境。作为一个悲惨不幸的母亲之子,他小时候就遭遇了反犹太主义;此后,作为一位年轻的心理学专业人士,他认识了许多因纳粹而流亡的心理学家。这些经历促使了马斯洛研究出了一个全面且积极的关于动机的理论。这个理论提倡了人类个体如何渴望自我实现。他关注那些健康且有成就的人,将注意力放在常态而非异常上。马斯洛的视角在其1954年的作品《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得到了最为有影响力的表达。他在书中完整地阐述了他对自我实现的定义。他的解释基于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作为最强烈的体验立于需求层次的顶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