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4)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在理论的宏观方面,他们倡导诗人应把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高度统一起来,既追求诗的社会使命意识,又保证诗的审美品质;
在理论的微观方面,他们强调感性与智性的互渗、表现的含蓄有力、思想的机智深沉,以达到“现实、象征、玄学”的有机组合。这批有着出色的诗学建构能力的青年诗人后来被命名为“九叶派”(成员包括穆旦、郑敏、杜运燮、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湜、唐祈、袁可嘉)。与早期的“象征派”、“现代派”所发表的诗学主张相比,“九叶派”建构的新诗理论其视野更为开阔,也更显得成熟、稳健与深刻,并创作出了《旗》、《森林之魅》(穆旦)、《金黄的稻束》(郑敏)、《追物价的人》(杜运燮)、《力的前奏》(陈敬容)、《最后的演出》(杭约赫)等众多出色的、可作理论印证的诗篇。毫无疑问,“九叶派”在理论和实践上出色的创造已使中国新诗现代化运动足可迈入成功、辉煌的境地。
历史仿佛故意给新诗的发展与成熟设置下重重障碍,“九叶派”手中现代诗的火焰刚点燃不久便被历史的暴风雨吹熄掉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70年代后期,政治意识形态的有力支配和普遍笼罩,使得大陆的新诗现代化运动再次遭受到长久的困顿与挫折。当时,在一场关于新诗发展道路的大讨论中,人们所普遍认可的新诗必须走“民歌加古典”的发展道路所显示出来的理论上的偏误,致使大陆新诗在思想及艺术水准上长期陷于停滞不前甚至严重退化的局面。所幸的是,现代诗的火种并未窒息,而被转移到作为新诗重镇的台湾岛继续燃烧。20世纪50年代,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派”,以覃子豪、钟鼎文等为代表的“蓝星”诗社,以洛夫、痖弦等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相继成立,共同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诗现代化运动。“现代派”公开发表《现代诗》“宣言”,并由纪弦将之归结为“现代派六大信条”,力求建构完整的现代诗学体系。
由纪弦们所提出的“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的诗学主张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但这种彻底革新的姿态无疑为加速台湾新诗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针对“现代派”倡导“横的移植”与强调“主知”的主要诗学观点,“蓝星”诗社则反对新诗的全盘西化,也不赞同纯粹“主知”,转而主张融合智性的抒情倾向;“创世纪”诗社则在“现代派”的“主知”和“蓝星”诗社的“抒情”主张之外另辟新说,着力推崇“超现实主义”,强调诗以超现实的意象开掘人的直觉、幻觉、潜意识等深层生命体验的重要价值。“现代派”、“蓝星”、“创世纪”这三大台湾现代诗群表面互为对立,实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诗学观念与诗学主张,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了中国现代诗的内涵与特质,同时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新诗精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直延续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好填补了大陆新诗此一时期诗学建设与创作成果方面的双重空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