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10)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王家新则是一个穿越“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的生长型诗人,他虽然被认为与此两种诗歌潮流具有很深的介入关系,但他却始终与诗歌潮流本身保持着某种必要而微妙的距离,展示出诗人的独立品质与难得的艺术穿越与创造能力。在诗人身份上,王家新被公认为知识分子写作的重要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经典代表作《帕斯捷尔纳克》被普遍解读为两个知识分子诗人之间跨民族、跨时空的精神对话,在知识阶层产生广泛影响力。在王家新一系列以知识分子命运为主题的诗歌文本中,虽然展现出诗人的沉思姿态,但其文本的抒情气息也是相当浓郁的,一般说来,诗人的抒情是庄重、深沉、高雅的,外表冷峻而内心炙热,甚至充满某种献身与殉道的激情(如《转向》《卡夫卡》),从中彰显出令人肃然起敬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此外,王家新还撰写出了一系列富有独特见地的诗学随笔与评论文章,获得诗坛的普遍赞誉。
作为新时期诗坛涌现出来的彝族代表性诗人,吉狄马加携带着《初恋的歌》并以其故乡大凉山一样苍凉而动人的抒情嗓音,带给以汉族诗人为主导的诗坛一种久违的惊喜与震撼,并由此塑造出了吉狄马加天赋歌手的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彝族诗人身份相对应,吉狄马加的诗歌文本中充斥着大凉山的自然景物与彝族文化意象符号(如岩羊、毕摩、口弦等),充满着浓厚自觉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意象鲜明生动,想象丰富奇特,情感真挚饱满,展示出陌生化的审美经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我是彝人》、《母亲们的手》、《黑色狂想曲》)。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吉狄马加诗歌中的民族意识与地域色彩显得非常强烈,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吉狄马加自觉调整了其精神视野,开始关心本民族以外的人类共同命运,呈现出世界性眼光,由此也使得他由一个彝族代言性诗人跃升为一个具有世界意识的中国当代重要诗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普遍以放逐抒情为一大宗旨的“后新诗潮”中,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在整个中国新诗史上,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海子诗歌的强烈浪漫精神集中体现在诗人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上(如《祖国——或以梦为马》)。同时,海子的精神视野还聚焦于生命存在主题,使得他作品中的抒情具有哲学的深度与高度,由此极大地丰富了抒情诗的内涵。海子的艺术天才表现在他土地般旺盛、卓越的原始创造力,他所独创的“麦地”、“黑夜”等意象具有符咒般的艺术感染效果,成为海子诗歌的象征与标志,它在客观上强调了独创性对于一个诗人的重要性。海子诗歌超越时空的魅力与价值凸现了现代诗作为一门心灵艺术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中国新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深刻启示。综合而全面地来看,这些具有程度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的出色诗人并未阻挡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他们的创作在诗艺(表现手法)与诗质(思想内容)上都程度不同地具备现代诗的质素,从诗人们各自处身的历史文化环境而言,他们的创作追求表现出进步的倾向,在现代诗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他们对于诗的抒情成分的共同偏重,以及由此创作出的众多魅力恒久的优秀诗篇,完全可以视做是对中国现代诗的补充与丰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