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戴志刚:与一条河流的和解(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北源两支东泉、西泉在官渡桥东一公里处汇合,东南流经新桥、马塌、中坪、水制,于尖刀嘴汇合南源,合而东流,始称道水。道水流至白洋湖附近,几度迂回转向,再东北流至易家渡,左纳洲浒溪,右合龟溪,至龙口桥入临澧县境,沿途纳阳明溪、沙溪河等支流,最后于澧县澧南垸道河口注入澧水。
道水多系复式河床,下切较浅,一般切深六至九米。南源水流出石门县夏家巷进入近代冲积盆地平原汇合北源后,下切力量已微,水流改向两岸侵蚀,河岸逐年崩塌,尤以大洪水时,冲刷淤积作用强烈,河湾滩险渐次发展,形成现今道水滩多、水浅、河道弯曲的特点。道水流域属亚热带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境内夏家巷、两河口、广福桥一带为暴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很大,向下渐次递减。年内降水时间集中,春末夏初阴雨连绵,入夏至秋前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伏秋又常发生干旱。由于河床下切浅,相对河谷断面泄洪能力弱小,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低,对河流补给困难,故易形成大雨洪涝、无雨干旱之灾害。
道水虽有南北二源,甚至北源水量更大,但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皆以南源为宗,甚少有人提及北源。这就不得不提南源的五雷山,虽无正史可查,但我几乎可以肯定,道水之名,就是这座山的特性决定的。
五雷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最高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顶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因庙宇出现“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的奇迹,故更名为五雷山。自古以来,五雷山是著名的沅澧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它与湖北武当山齐名,有“北武当,南五雷”之说,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据史书记载,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曾选中此地,垒石室苦修,得道高升,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后来唐代大将军李靖慕名上山草创道观。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归隐五雷山,在山上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到了明代,常德荣定王、澧州华阳王对五雷山进行大规模扩修改建,建筑面积达五千余平方米,有三十六宫,七十二殿。
其建筑为石墙铁瓦构筑,随山脊沟壑纵横陈列,绵延十五华里,奇险深幽,玄妙超然,独具一格,蜚声南北。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山为“洞天福地”,道教信徒遍及鄂西南、湘西北两省十八县。近现代,因战争和政治原因,五雷山殿宇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修复了部分古建筑,设立了五雷山风景区,再现了昔日香火鼎盛的景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