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瘟”与“疫”有何不同?(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说文解字》
英国人类学家E.E.埃文思-普里查德1937年在其名著《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中,指出在南苏丹的原始部落中,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主要关注的是神秘意义上的病因与痊愈,而不是身体意义上的病因与痊愈”,这种巫术理念将一切疾病都看作是鬼神或巫术引起的,而巫医的主要功能除了占卜之外,就是“从病人体内取出巫术物”。中国上古巫医的观念正与此类似,故往往巫、医不分,这一点早为各家所证实。
既然疾病是由厉鬼或巫术的神秘力量引起的,那么治疗之术很自然的便应当是以法术驱除这些邪恶力量。晋崔豹《古今注》:“栌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无患也。”这明白无误地说明,这种神木“为众鬼所畏”,所以用它即可驱逐疾病,由此得名“无患”。
相比起来,“瘟”所体现的观念是相当不同的,因为其理论基础是一种气化宇宙观。简单地说,这种宇宙观认为,天地之间充满着不断流动的“气”,万物皆由“气”形成;而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气”的周流就构成生命活力的基础,人的生死就被看作“气之聚散”,“血气”与“精气”体现着人的生命力,故“断气”就意味着死亡。由于天人感应,人本身就得天地之精气,天之“气”与人之“气”通过时令交流,那么顺理成章的,如果时序错乱、寒热失调,人也就会跟着生病。西汉初年的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中说得很明白:“火有变,冬温夏寒,此王者不明,善者不赏,恶者不绌,不肖在位,贤者伏匿,则寒暑失序而民疾疫。”这样,“疾疫”不是被理解为恶鬼作祟,而被视为未能“调理阴阳之气”所造成的系统紊乱所致。
虽然这种观念也有着万物有灵论的基础,但其真正被系统地理论化,则晚至战国中晚期。“氣”字本身要直到战国初期的青铜器上才出现,而把气作为万物生成基础的思想,到战国中期才得以基本确立,至战国末期的文献中就已有较为明确的表现了。在当时的记载中,名医扁鹊、仓公的治疗手法都是通过切脉作血气诊断,表现出与巫医的严格区别,主张调理饮食,顺天应时,使筋骨血脉活络,以求使“气”周流疏通,最终颐养天年。不难看出,虽然它仍有某种神秘气息,但其治疗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人文化,与鬼神、巫术基本无关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