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历史之古巴篇(第二期)(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一种反人道主义,当然有时呈现为以一种反人道主义对另一种反人道主义。“复仇主义”源于法语单词“复仇”,出现在19世纪末期,用来描述重新获得被另外一个国家窃取的领土的攻击性政治渴望,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其即刻的导火索是法国的目标,部分源于所谓的复仇将军乔治·恩斯特·布朗热,他要重新夺回在1870-71年在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中丢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中重新获得这片领土(对复仇主义者来说这是扳回一分),正如在更早和更后的例子中那样语言的、民族的和历史的因素(比如更早时期的拥有)刺激复仇主义的议程。

拉美历史之古巴篇(第二期)


(二十七)复仇主义从187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意指透过政治运动,向一个国家收复于战争后所失去的领土之行为,可在战争完结多年后发生。一般而言复仇主义的萌芽是基于挽回民族尊严、重建报复者地缘政治之影响,或是借助打败敌人获得经济利益。极端复仇主义的思想经常带有鹰派色彩,多数认为收复失地只能够以武力解决,此谓以牙还牙。复仇主义与民族统一主义有非常复杂的关联,后者的意思是某个民族的文化与人口在他们的民族国家之国界以外。复仇主义之思想通常将民族与民族国家相提并论,并动用根深蒂固的种族民族主义作宣传,宣称对国民在该国家外之居住地拥有主权。复仇主义也通常利用沙文主义式的民族主义争取支持,复仇主义之论往往是基于古代版图,甚至是原居民对领土之占有。争夺领土的野心与反击早已在部落社会出现,现在版本的复仇主义就在1871年普法战争后出现。
由于法国败于普鲁士(战后就是德意志帝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新成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有部分右翼政治人物声言要一雪前耻、收回失地,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影响法国政治,直到1921年。法国的战,令法国努力寻求盟友,促成1894年的法俄同盟以及后来的三国协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早远因。普鲁士与丹麦曾经因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统治权问题引起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48年至1851年)及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64年,也称为普丹战争)。另外著名的例子还包括德国在一战后的极端民族主义,在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中很多极端民族主义者声言要夺回但泽、波森省、阿尔萨斯-洛林、苏台德地区及其他被认为应属于德国的领土,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民族统一主义色彩,也是民意运动的一部分,与德国统一相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