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名人也在看的《单向街004:他乡》,评价极高!(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男孩与青蛙》有可能指涉了《大卫与歌利亚》,照我看,前者也不乏对性、死亡、暴力伤害、青春(即将到来的青春)的恐怖等等卡拉瓦乔式主题的探讨,只是貌似柔和、无害而已,因为完全没有卡拉瓦乔的戏剧性和强烈情感。
但观念艺术的有趣之处往往在作品以外,“椟”的光彩经常盖过“珠”,包装即表达。前面说过,《男孩与青蛙》的展示方式是对空间的探讨,它使美术馆内部空间延伸到室外,与更广大的环境和人群发生关系。本来,美术馆内外界限不仅由建筑物的门、墙划定,也被无形的壁垒(比如十几欧元的门票价格)决定,《男孩与青蛙》部分地改写了这条边界,但无意取消边界——玻璃壳和保安是另一种边界条件。
另外,《男孩与青蛙》的包装形式也是对时间的探讨。其一(与前述空间状况的改变相联系),颠覆了美术馆上午十点到晚上七点开放、周二闭馆的作息时间;其二,它在硬坏区尖角上展览的寿命是有限的,今年或明年就会以“撤展”的方式结束存在,它目前的存在提醒我们关注它存在的临时性。
存在的临时性,放大来看,是一个威尼斯式议题。在威尼斯敲响沉沦警报以前,托马斯·曼早已写出《魂断威尼斯》,莫里斯·巴雷斯写过《威尼斯之死》(我很不喜欢巴雷斯,但不得不承认《威尼斯之死》这篇小文章营造出了一个悲凉的至美意境),探讨威尼斯和时间、衰亡的关系,几乎成为一个文学传统,晚近的一部代表作是1990年代约瑟夫·布罗茨基谢世前发表的小书《水印》(Watermark,李黎把标题译作《水痕》,也非常好),用非线性的叙述,用文字艺术抵抗“线性逼近的、不可避免的死亡图景”。
《男孩与青蛙》改变了硬坏区尖岬的面貌,但因为体积不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远比不上1979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著名作品阿尔多·罗西的《世界剧院》(Teatro del Mondo)。
那是一座木板搭建的临时建筑,体量和海关大楼的塔楼差不多,尖顶上居然也立着一杆风向标。从远处看,两座塔楼并肩浮于大运河入海口,比往常多了一座,诡异得很,如同海市蜃楼。其实两者一真一假,一虚一实,海关大楼扎根硬坏区土地,有深久的基础,《世界剧院》则是真正地飘浮水上,由船只驮着,靠活动栈桥与硬坏区的陆地相连。
从照片上看,《世界剧院》戏剧性地改写了威尼斯的天际线,当然,只是暂时改变。这件作品号称“剧院”,却更像一名假扮成剧院的演员,以威尼斯作为它的舞台。有趣的是,“新理性主义”建筑家罗西的设计风格原本森冷肃杀,像乔奇奥·德·基里柯画中拖着可怖阴影的房子,放在威尼斯却显得柔和明快,无疑是水的作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