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康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要探索形成中西融通,科学、规范、多元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应将训诂、评点、感悟、鉴赏等传统研究方式与实证、演绎和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注重原始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注重以吟诵、诵读、感悟和体验的方式,理解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审美特性与情感内涵,再现古代文学创作的精神历程。要在中国古代重实据、重情韵、重领悟的方法基础上,运用西方重理性、重演绎、重归纳、重系统的逻辑思维方法,寻绎、重构古代文学史、文学理论史的研究范畴、思想体系,形成中西融通、有古代文学学术个性与学术品格,独立而开放的学科研究方法。
要积极对接中国当代的文学文化话语体系,让古代文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立足人生、立足生活、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追寻、描述以及尽可能还原古代文学的现象与场景,并在这个过程中,续写和重塑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的情感、审美与生命世界,这不仅是指向过去的,更是指向当代与未来的,这不仅是回顾古代的文学与审美生活,更是在创造未来的审美理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代文学的研究话语体系应当也必须与当代的文学文化话语体系一脉相承、紧密相连。这样的话语对接不仅仅只是学科与知识的传承,更是思想与生命的传承。因此,古代文学的研究理应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心灵,关注当代现实生活,关注古代文学的审美世界与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传承关系,关注它们为当代人与当代生活提供怎样的精神滋养与文化资源。只有这样,古代文学研究才能“接地气”,才能走出古代文学只是“文学研究者的”文学研究这个单一化格局,才能与人民大众与当代生活融会起来,才能切实的参与到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创造与创新之中,才能让这一“古代的”文学现象创造性的转化为“当代的”思想资源,并在当代的文学与文化语境的阐释中获得创新性发展。

弘扬古代文学的精神传统,创新古代文学的研究话语,其根本目的还是要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创造贡献智慧。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情感、审美与生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有着鲜活思想与丰富智慧的文化形态,对于中国人的身心养成与精神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创新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西方古典文学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创造的情感世界,重点展示的不是人与神衹、人与自然环境的情感关系,而是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尤其是君臣、亲子、夫妇、兄弟、朋友、亲族、同胞之间的人际关怀,以及由此展开的人生境遇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古代诗歌中,送别、赠答、感伤、婚恋、爱情、怀旧、咏怀、感遇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主题:“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杜甫《羌村》三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等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