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康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与西方古典文学不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情感世界中,很少有凶暴、残忍、野蛮、邪恶的极端情感情绪,有的只是幸福、悲伤、苦难、喜乐、忧郁、欢畅等正常的情感情绪,人间世情百态在文学作品中被深情咏叹、细腻描绘、深入体验、反复咀嚼,这些都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情感形态、情感故事、情感方式和情感内涵。应当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就是展示、记录、承载中华民族情感的历史,也是后人不断咏叹、吟诵、感受、体验中华民族情感的历史,这个巨大的情感世界,拥有巨大的情感力量,也拥有巨大的情感智慧,它对于健全我们的心灵世界,丰富我们的情感情怀,认知中华民族的个性与气质,感受中华民族的情感正能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情感智慧的重要来源,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礼乐精神。“礼”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言语和仪容,对人的内在心理情感也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与“礼”不同,“乐”主要是通过内在情感的交流,达到稳定群体和谐秩序的目的,它不是“礼”那种外在的强制性约束,而是在个体感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本体——一种和谐的“内秩序”:“乐由中出,礼自外作”“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乐者……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礼记·乐记》)
“乐”所追求的是身心和顺、秩序井然、彼此和谐、相互均衡,因为要塑造和谐的情感,要陶冶性情,所以要求不同的艺术形式匹配相应的情感和道德形态:“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礼记·乐记》)并要求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艺术效果。可见,周孔之礼乐,从一开始就将那些不利于和谐秩序的极端情感排除在艺术形式之外了,从而,自然的情欲在文学艺术中升华为人际间的和谐情感,自然的感官也升华为充满世态温情的艺术感受,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塑造、陶冶、建构合乎理性、秩序、和谐的情感本体,也就是一种完美的中庸式的情感人格,它外化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而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歌的内涵与形态,最为精准、细腻、全面的呈现了这一情感本体对古代社会与人群的情感滋养与智慧熏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