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简史:一文读懂国产导航的26年成长路|甲子光年(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结果两人不谋而合,联名向国家“上书”,建议启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994年12月,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系统工程获得国家批准。
而一旦想认真搞导航,中国马上看到了困境和差距:
彼时,美国已在GPS工程上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且每年维护费用高达5亿美元;但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研发包括航天在内7大领域技术的“863”计划预算也才只有100亿人民币。
在早期研发导航系统的资金上,中美间的差距不止十倍。
有一个故事真实地反映这种窘状。当时北斗工程的办公室十分紧张,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与4个人共处一个办公室,而这间办公室不足20平米,只能勉强容下几个人的办公桌。
好在,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穷有穷的办法。既然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那就分三口吃。
于是,我国将导航卫星的建设分为三步:第一步仅覆盖国内区域,第二步逐渐覆盖亚太区域,第三步再覆盖全球。

北斗简史:一文读懂国产导航的26年成长路|甲子光年


这也是59颗北斗卫星分属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由来——北斗一号为试验阶段,共发射了4颗实验卫星,覆盖国内区域;北斗二号有14颗组网卫星(实际上共发射了23颗),可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北斗三号则包含30颗组网卫星(实际发射32颗),可实现全球覆盖,精度可媲美GPS。

北斗简史:一文读懂国产导航的26年成长路|甲子光年


当时的北斗项目,除了缺钱,更大的困难是缺技术、缺人才。
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一国军事安全的“国之重器”,而当时的西方国家在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都对中国实施严酷的技术封锁。比如,在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设备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对中国禁运1吨以上推力的振动平台,90年代后改为禁运5吨以上推力的振动平台,后又改为禁运9吨以上的设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