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之意象:松竹之高洁美、笼禽之凄婉美、白发之悲凉美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 2916 首(含补遗 109 首),白居易诗歌意象的形成是儒家思想和他自身的文学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松竹意象寄托作者高洁的人格品操:竹子天性挺拔笔直,中空节劲,犹如风节凛然之君子;松树傲雪苍翠,顽强不屈品如贤士。笼禽意象是诗人贬谪江州独特苦闷情怀的折射,白居易关注并大量创作笼禽意象的诗歌,实寄托着他与鸟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悲凉情怀。白发意象寄寓着诗人醒目而浓郁的生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焦虑感以及由此生发的悲天悯人的普泛情怀。在诸多质美的花意象中,白居易将其怀才不遇、人身沉浮、不得其用的人生感慨倾注其中。白居易诗歌意象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平安时期菅原道真的诗歌创作均明显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
松竹意象所展示的人格品操之高洁美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北风凛冽,万物皆枯,唯独它们迎风傲雪,郁郁葱葱,伴人们度过严冬,给人以顽强的生命感。
自古以来,竹就有君子之喻、忠贞之称而为世人所爱。竹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故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自南北朝以来,咏竹诗层出不穷。到了唐代,文人对竹的吟咏中也融入了理想人格。白居易借咏竹抒己志,以“竹品”标举人格,将人格寓于竹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的咏竹诗中“竹”在很大程度上蕴涵着高洁君子的意味,寄托了诗人完美人格的追求。同时白居易将儒家的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与道家的淡泊无为、超凡脱俗等人格理想在竹意象上加以整合,使其笔下的竹意象寄寓了更多的审美意蕴。据笔者统计,白居易诗中直接写松、竹的诗有 94 首,间接写松、竹的更是不在少数,如松檐、竹径、竹窗、竹院、竹扉、竹篱、竹廊、竹亭等等。白居易以松竹喻贤人,栽松竹为宅景,借松竹表志向,通过对松竹意象的种种阐释,表达了自己高洁的人格品操。
一、以松竹喻贤人
竹子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候,就与“君子”联系在一起。《卫风·淇奥》中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陈子展的《诗经直解》注:“淇奥之地润泽膏沃而生绿竹。竹,为生物之美者,兴武公之美内充,而文章威仪著于外也。”诗中的“如切如磋”,本意是精心求学,而“如琢如磨”则是指德行修养”。 南朝谢庄《竹赞》中“贞而不介,弱而不亏”之句,也赋予竹虚怀亮节、坚贞不移的品德。不难看出,历代诗人在竹子上寄寓思想感情的时候,多是侧重后者,赋予其良好的德行修养。在唐代,除白居易外,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都有咏竹佳作,如杜甫在《堂课》中咏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元稹在《种竹》中吟到:“种竹厅前看。”白居易对于竹子的描述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养竹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