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孤身一人”变成“孤独”:一种现代情感的诞生(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在很大程度上,上述这些哲学准则是在身体的隐喻当中实现的。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情感就在神经和纤维中回荡,这些神经和纤维象征性地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与国体、政体联系在一起。我认为社交和联结变得对社会结构至关重要,这一变化的元叙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1750至1850年间的出版物更为频繁地提及孤独这个主题,无论是作为一种对抗文明的、社交的社会的力量,还是作为纷乱世界里个人对宁静的追求。后一种观点认为,在机械化的工业时代,寻找个体绝对是有必要的,这一观点成为浪漫主义诗人作品的内核,他们为孤独漫游赋予了追求文学和情感成就的特权。

当“孤身一人”变成“孤独”:一种现代情感的诞生


Geoffrey Johnson 油画作品
现代意义上的孤独是如何形成的?
孤独(loneliness)这种独特的情感集群如何承接独处(solitude)和孤身一人(oneliness),成为个人与社会分离的象征及与社会脱节的标志?孤独通过什么路径变得无处不在,成为一种社会和情感状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人口历史学家给出的解答是,这是结构性变化造就的结果;当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都处在高度发达、全球化、世俗的社会中时,孤独就成了晚近现代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直接后果。历史学家基思·斯内尔认为,历史上,孤独最重要的一个诱因就是独居,而起因则往往是丧失亲人。此外,独居还与从传统的、面对面的农业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几代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社会流动性低,少有人迁出村落)向劳动力流动性更高的城市过渡有关。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独立家庭被创造出来。
社会和人口的变化当然构成了孤独的一个成因,但并非是唯一的解释。孤独并非和空间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作家奥利维亚·莱恩备受赞誉的著作《孤独城市》同样认为独自游荡会加剧孤独。然而,她还注意到,和他人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并不等于在共同的情感空间共处。环境变化必然带来情感变化,这种想法预设了自我和情感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不得不问: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