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慎读《弟子规》,国学经典待商榷!(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认为,劝谏父母要讲究方法,而绝不是一味顺承,“几谏”最要紧的地方,是分寸的拿捏。换言之,孔子意思是要子女从父母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他们,包括理解父母的局限。
我们都知道,子女跟父母阅历不一样,境遇不一样,有时候最终劝谏不动也是可能的。所以有“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承认,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但依然要努力,这恰恰说明了孔子的热忱。
《孔子家语》有言: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父母打你,不痛不痒你就忍着,让他消消气。真是打得重,你要跑。你不跑,打坏了,父母也后悔。要理解父母也是常人,有常人的弱点,有情绪的无常,越能理解父母作为普通人这一点,就越能原谅他们的过失。
由此而论,李毓秀将复杂的孝道简单化,肤浅化和扭曲化了。这并非孔子的本意!
除此之外,鉴于时代原因,还有几处有待商榷。
“居有常,业无变”“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骑下马,乘下车,过优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这几句到不存在说对孔子思想的误读,而是与当下的社会环境不符。现代社会的发展鼓励人员流动,不搬家、不改换工作越来越不现实。
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也不可能让人“丁忧”三年,没有单位可能给三年丧父、丧母假期。而下车、下马、等着长辈过去百余步再走,完全不适合拥挤不堪的交通现状。
至于长辈站着、晚辈不能坐,要论具体情形而定,不宜严加规定。但即使在长幼观念不强的西方社会,聚会中,当重要人物或值得大家尊重的长者入场,人们也习惯性地会站起来迎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